把狗画成肌肉男,AI绘画能有多“离谱”?
最近几天,互联网忽然刮起一阵AI绘画风。只要在小程序中输入简单的文字,或上传一张照片,不到一分钟,系统便能自动生成一张画作。
在凭借“低门槛”“零基础”等特色迅速吸引大量粉丝后,大家却发现,AI的创作质量似乎不甚稳定,频现“笑”果。在网友分享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货不对板、四肢移位、人畜不分、性别错位等诸多问题。
AI把狗画成肌肉男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这也引发新一轮思考:“愚蠢与智慧并存”的AI绘画,是如何发展至今的?又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怎样的变革?
AI绘画的底层逻辑
AI绘画,顾名思义,就是人工智能根据用户指令自动绘制出的图画作品。
目前最为常见的有两种作画方式:一种是“文字生图”,即用户输入文字提示词,让AI根据文字绘制图片;另一种是“图像生图”,即用户输入原图,由AI进行加工再创作。
前者的本质是利用计算机深度学习,通过神经网络让数据库中的文字和图像进行关联学习,最终将符合文字要求的画作元素提取、糅合、拼接,故而也常被人诟病为“缝合怪”。后者的基础原理则可以理解为:将一张成品图片A“还原”成草稿状态,然后对此草稿进行线稿细化、上色,生成图片B,因此AB间有一定相似性。
相比之下,文字生图对技术要求较高、实现难度更大;而图像生图由于有图片绘制前后的对比、有互动,用户体验强,所以目前在市场占更大份额。
进化速度超乎想象
事实上,2012年,真正意义上的AI绘图才开始发展。且早期,其画风只能用粗糙、模糊形容,远比当下“离谱”。
由于支撑模型为对抗生成网络(GAN,让“生成器”和“判别器”抗衡;生成器不断训练自己,得到逼真图片,骗过分类器;分类器则尽量将生成图和真实图区分),早期的AI绘画功能更像是“美图秀秀”,给图画加上简单滤镜、转换风格,就美其名曰“艺术创作”。
直到2015年,学界提出的扩散模型( )为AI绘图打开了新思路。模型原理是为图片“去噪”,让AI查看噪点画面变清晰的过程,并有效理解图像如何生成。“扩散生成模型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像素级建模并生成分辨率显著提升的绘画,在美感、细节精细度上有着非常显著的提升。”一位技术研究者表示。
2022年开始,AI绘图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迭代、传播。年初,AI绘图软件 刚崭露头角,其效果尚难以企及人类画作;7月, 问世,它已经通过算法迭代成功将画作精细度提升到了艺术品级别,并将生产效率提升到了秒级,实现“以假乱真”“一气呵成”“人人能用”。
今年8月,由AI绘制的《空间歌剧院》在某美术竞赛中斩获一等奖。
“你可以嘲笑AI绘画的荒腔走板,但不得不承认,AI进化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一位画师表示。
取代人类?
不可否认,现阶段的AI绘画仍存在一定技术缺陷,在理解、推理、逻辑方面都有不足。
从网友上传的绘图中,我们也不难看出,AI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类并不相通,它似乎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正如开发者所言,“AI绘画的本质仍是模仿与拼凑。”
但其高成长性已然让行业忧心忡忡。目前,招聘软件已出现给AI“打杂”的插画师岗位,工作内容是为AI绘图产生的插画做精修,待遇远低于一名经验丰富的原画师。
对此,百度AI绘画平台相关技术人员表示:“我们认为AI绘画技术会带来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作为一种新的工具,将使艺术创作过程进行AI协同进化,例如AI生成初稿后人工修改的新创作方式;另一方面,AI绘画本身,可能会形成一种新的艺术流派。”
而在已经从业的AI画师张颀看来,没有人的指令,AI是不会自己动的,不过会操作AI软件的画师将得到更多工作机会。“AI绘画平台只是效率特别高的工具,并不会取代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