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本事的人一般喜欢发什么朋友圈内容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说:
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
成熟的麦穗往往低着头,人也一样,有修养的人,懂得慎独和自省,不成熟的人才喜欢高谈阔论,掩盖自己实力的欠缺。
当今社会,想了解一个人,朋友圈是最直接的途径,从他们发布的内容,十有八九能推测出一个人的涵养、性格和当下的处境。
一般来说,越没本事的人,才越喜欢发这4种朋友圈动态。
吹嘘、炫耀自己的成就
真正有实力的人,往往眼界开阔,越读书、越阅人,越能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他们深知自己的不足,喜欢韬光养晦,不做无所谓的攀比,也不会到处吹捧自己的成就。
有些人则不同,有一点本事和成绩,总是立刻“昭告天下”,发到朋友圈里,恨不得把自己的履历刻在脸上,方便别人围观和赞赏;
郑板桥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有个笑话说,一次作家聚会,一位男作家向旁人得意洋洋地吹嘘,说自己在作家圈子里很有影响力,曾经出过不少畅销书。
旁边的女士说自己只出过一本书,男作家信心满满地问是什么,女作家淡然地回复了一句:《飘》。
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是不会沾沾自喜,因为他们本事大,内心足够从容,不会轻易被外在的变化牵动情绪。
反而是“一瓶不满半瓶晃”的人,喜欢到处刷存在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经常自以为是地发表对事情的看法
知乎上有个提问:
为什么书读得越多,越看不起周围的人?
有个高赞回答说:我认为是你想的太多,读的不够。
可能因为你读的多了,认为自己越来越接近真理,但其实你越读下去,就越会发现自己的渺小。
你会发现,高人并不是经常和你夸夸其谈的人,恰恰相反,他们会以平等的方式,认真地听别人说话;
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不容置疑地口吻,来标榜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多么“独具慧眼”。
朋友圈里有一种人,出了一条社会新闻,或是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第一时间发表看法,这无可厚非;
可他们偏偏选择以一种自视甚高的方式,武断地评价周遭的一切。
例如,说有的家长不懂得教育,有的学生不知道学习方法和技巧,有的人不擅长经营恋爱和婚姻。
有人说,红楼梦的魅力,不只在于作者知识面广,文笔优美,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他笔下的小人物,怀有一种悲悯;
而不是站在一个贵公子或者富小姐的角度,去俯视芸芸众生,点评他们的不足和愚昧。
巴菲特曾提到过“卵巢彩票”,指的是有的人,因为天生“投胎”好,就拥有了很多先天资源和条件;
所以,一个有本事的人,会明白,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的优越条件,在对待底层人们的“局限”时,请抱有一种悲悯,而不是随意的轻视和点评。
麻烦或利用别人,帮自己“搞人设”
培根说:虚伪的人为智者所轻蔑,愚者所叹服,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
生活中有些人,藏得很深;
他们喜欢展现给别人自己最好的一面,就采用麻烦或利用别人,帮他们“搞人设”的方式。
学姐说,她有个女同事,时不时地就私下里用微信通知她,去朋友圈帮她点个赞;
学姐以为是“集赞”,合计着就是举手之劳;
结果发现女同事让她帮忙点的,就是平日里随处可见的朋友圈;
女同事曾经告诉学姐,她认为有人给她点赞,说明自己的人缘还不错。
学姐说,敢情自己帮她维持了一段时间的“虚假人设”。
没本事的人,有的喜欢“趋炎附势”,利用别人的名气和帮扶,为自己打造“很厉害”的形象;
例如,经常和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品贵重、实力强的人,强行“扯上关系”;邀请对方和自己合影,给自己留言、点赞,然后秒发朋友圈,显示自己能耐大,人脉广,很受重视。
作家刘同说:
正是因为你没有自我,所以别人的任何一点儿举动都能够影响你。你首先要让一个强大的自我住在自己的心里。”
这样的人,是错把虚假的人脉和人设,当成了聊以安慰自己的调味剂。
经常发泄情绪,言辞激烈
一个成年人,要懂得调整和克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不分场合,不管不顾地任意发泄。
尤其在朋友圈里,你的情绪,可以被别人任意解读;
虽然不应该让别人的评价,左右自己的想法和决定;
但过多的暴露自己的情绪波动,容易影响别人对你的认识,从而错失一些好的人和事;
或者被人抓住你的弱点,予以嘲讽和攻击。
一个情绪不稳的人,其他人也不会想要亲近,因为他们担心,你的“负能量”会伤害到他。
在朋友圈里宣泄情绪,会让爱你的人担心,和你不熟的人对你敬而远之,讨厌你的人更加厌恶你。
所以,请为了保护自己,学会调整心态,不要在朋友圈里随意吐槽。
END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