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三下乡投稿范文(活动投稿规范要求(精选))
中国青年网三下乡投稿范文(活动投稿规范要求(精选))
学院现代服务和旅游系“蒲公英”青春志愿服务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宣传我国各项民族政策,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日,学院现代服务和旅游系“蒲公英”青春志愿服务队在2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思潜村等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宣讲调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志愿队员们与布依族、苗族、彝族、侗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村民进行深入的交谈,将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送入到每家每户,同时还收集记录了43份调研问卷,帮助志愿者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以及风俗习惯。在龙井村,志愿者们参观了色彩斑斓、别具一格的簸箕画、陶器工艺以及蜡染技法,与少数民族村民跳竹竿舞,还与当地少数民族礼仪乐队携手演绎《我和我的祖国》和《一条大河》两首歌曲。在思潜村,志愿者帮助少数民族村民给农作物支杆搭棚,这让志愿者们与少数民族零距离接触,亲身感受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极大的增进了民族间的深厚友谊,促进民族团结。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志愿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纷纷表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作为青年大学生,要与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和青春力量。
青春三下乡丨“渝”你同行“乡”约美好,西塔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编者按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期开展。上万名志愿者将在暑期围绕乡村振兴、美丽中国、书香中国等主题,进行理论宣讲普及、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实践、发展成就观察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用实际行动奉献青春力量,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校团委特推出相关专题进行系列报道。
给柿子苗除草,采摘玉米、茄子、黄瓜……烈日下的田野里,一群身着黄色短袖的年轻人正忙碌着。近日,西塔学院组建发展成就观察实践团,赴重庆市武隆区文复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脚步丈量中国大地,感知新时代发展成就。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为加强院村合作,实践团与武隆区文复乡楠木村结对,开展支部共建和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实践团成员聆听文复乡党委书记倪兵关于文复乡总体情况及“坚持稳中求进”发展战略介绍,并与楠木村工作人员围绕当地党建、教育、文旅、经济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座谈。
图片
(图为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爱心助力社会观察
实践团成员针对当地儿童开展“爱心帮扶”,捐赠图书、文具等物品,同时建立“一对一”结对子机制,对儿童进行课业辅导;深入村民家中慰问调研,了解武隆乡村发展现状及农民生活状况;前往文复乡养老服务中心,同老人们聊天,并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为老人送上诗朗诵、书法表演、舞台剧等文艺表演。
图片
(图为实践团成员寻访老党员)
历史赋能观发展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实践团前往江口烈士陵园,追忆烈士解放江口、文复萝卜垭剿匪的光荣事迹。成员们在墓碑前静默伫立,表达对先烈的追思与悼念。实践团还到武隆博物馆参观研学,以加深对重庆历史沿革和红色记忆的理解。
产学驱动乡村振兴
实践团先后来到当地脆桃、柿子、番茄种植基地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并结合专业知识建言献策。实践团杨昕悦说:“我第一次见到农村的灶台,刚在地里摘菜时还被蚊虫叮得满是疙瘩,但这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次社会实践经历,将来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柿子、脆桃种植基地负责人进行访谈交流)
西塔学院“‘渝’你同行 ‘乡’约美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在社会观察、国情考察、基层治理参与、特色产业调研、学习体验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祖国发展变化,感受人民生活实践的全过程。
图片
(图为实践团合照)
中国青年网三下乡投稿范文(活动投稿规范要求(精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