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世界各国的芯片市场就出现紧缺的现状。然而就在最近几个月,全球的芯片市场发生了改变,不少半导体公司出现减产或者是砍单的情况。

据了解,现在有许多芯片的价格均出现暴跌,部分芯片的价格从200元跌倒21.5。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目前“缺芯”的情况得到缓解了吗?

一、芯片价格崩盘

从6月份开始,全球芯片就开始疯狂降价,完全可以用“跳楼价”来形容。目前,崩盘的芯片主要有8类。

第一类芯片,就是MCU芯片。这类芯片主要是将计算机上的CPU、RAM、ROM等接口集成在同一个芯片上,对计算机的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上游缺芯情况得到缓解,MCU的库存已经非常充足,并且存量非常巨大,就导致这类芯片出现降价。

第二类芯片,就是驱动IC。今年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的手机、家电等消费品市场的需求逐渐下降。这就导致上游芯片的需求量逐渐下跌。驱动IC厂就只能选择降价去库存。目前三星已经暂停采购驱动IC,许多代工厂也大量砍单。

第三类芯片,就是储存芯片。储存芯片的最大生产国是韩国,受到疫情、通货膨胀的影响,全球需求量下降。而韩国的储存芯片库存也无法及时消化,就导致储存芯片的价格大幅度下降。预计在未来储存芯片的价格也会持续下跌。

第四类芯片,就是5G芯片。据了解,目前联发科已经对5G芯片砍掉30%-35%,高通对高端芯片骁龙8的需求量也下调了15%,这种情况预计将会持续到2023年第二季度。

第五类芯片,就是CIS芯片。CIS芯片是手机的接触式图像传感器,随着手机需求量的下降,目前这类芯片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价格也随之下降。

第六类芯片,就是CPU、GPU。CPU、GPU是电脑中的核心元件,近日笔记本电脑的需求下降,厂商砍单的情况也日益严重。据统计,从2023年到现在,这类芯片的价格已经下跌了57%。

第七类芯片,就是PA芯片。从2023年第四季度到现在,手机的需求量日益下降,产业链也逐渐进行调整,价格一度下滑。

第八类芯片,被动元件。据了解,目前被动元件的代理商库存已经达到了4个月的使用量,由于供大于求,因此价格也随之下降。和其他芯片相比,被动元件的价格下跌并不严重,仅下跌3%左右。

这些芯片的价格和市场上的需求量有很大的关系,受到疫情和国际纷争的影响,这些芯片均有下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目前“缺芯荒”得到了缓解。

二、“缺芯荒”仍没有得到改善

从2023年开始,全球的芯片就出现了短缺的现象,其中汽车领域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虽然目前许多芯片的价格出现了下跌的情况,但是汽车领域“缺芯”仍未得到缓解。

据了解,目前受到芯片的限制,大众、丰田、本田、福特和通用等汽车已经被迫停产,中国的本土汽车品牌也受到芯片短缺的困扰。从2023年至今,全球的汽车产量减少了近1131万辆,

造成芯片短缺的原因,除了疫情因素之外,和企业低估经济恢复速度还有忽视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有关。

实际上,如果国际纷争不得到缓解的话,“缺芯”的情况将会继续下去。俄罗斯和乌克兰虽然并没有芯片制作的工厂,但是确实制作芯片所需要原材料的产地。一旦国际纷争得到缓解,“缺芯”的问题将会逐渐解决。

目前各大芯片制造厂在不断解决车厂芯片短缺的问题,预计在2023年,缺芯的情况将会得到缓解。

结语

目前芯片短缺的现状依然没有得到缓解,目前仍有许多产业的芯片供不应求。造成芯片下跌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芯片市场出现了结构性短缺的情况。汽车制造业的芯片出现短缺,但是智能手机的市场却持续衰退。

这与欧洲、中国大陆的市场需求疲弱有关,未来这样的情况或许还要持续很长时间。芯片行业无论是车用还是工业芯片,欧美国家通过多年的经验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以中国半导体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一定会迎头追上。

那么你对于芯片价格崩盘的事情,持什么样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