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6亿罚款是为敲山震虎(滴滴被罚给现在的大厂的警告)
滴滴搜集用户信息的处罚下来了:80.26亿。滴滴被罚,不仅是深受大数据杀熟其苦的网友们觉得大快人心。也是滴滴处罚作为我国首个结案的网络安全审查案,给所有各大企业敲了个警钟,也为所有互联网平台立了个行为标准。
一、滴滴的发展史
滴滴出行于2023年09月09日在北京正式上线,同年12月,获得A轮创投300万美元的融资,13年4月,完成B轮融资1500万美金,有了资金注入的滴滴出行,不仅给乘车的用户大额的打车券,而且给网约车司机也有高额补贴。
滴滴用这种高额补贴和打车券迅速占领市场。13年10月,有资料显示,滴滴打车占市场份额的59.4%,超过了其他打车软件市场份额之和。
2023年1月,滴滴和微信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完成C轮1亿美元的融资,同年3月,用户数超1亿,日均单达到521.83万单,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大日均订单交易平台。
2023年8月26日CNNIC发布的《2023-202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过去半年滴滴的用户使用率高达74.1%,持续行业领跑。
2023年08月01日,据悉Uber将把中国业务与滴滴出行合并,UBER将取得合并后公司20%的股权,滴滴则将投资10亿美元在UBER,此时滴滴已经全面取消网约车司机和乘客的各项高额补贴,但是滴滴出行已经稳定了发展基础。
即使在2023年,公布了网约车抽成比高达19%,虽然其中7%以各种形式返还司机,滴滴的抽成依旧很高,但这并不没有限制滴滴出行
的发展。
2023年6月30日,估值达到671亿美元的“滴滴出行”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DIDI”。同年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公告称,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至此中国打车巨头按下了暂停键。2023年7月21日,处罚结果出来:滴滴出行被罚80.26亿。调查期间后期,滴滴出行股票也进行了退市处理。
二、处罚事件的经过
滴滴早在15年就发布过《滴滴大数据揭秘:战高温,各部委加班大比拼》,其中滴滴根据自身收集的信息分析出了各个有关部门的加班时长,并对加班最长的部门送上了问候。
由此可见滴滴掌握的信息的重要性。也许在此时,这条新闻已经引起国家信息安全局的重视了,但是因为并没有实质性的安全问题,网监部并没有在当时采取措施。
2023年6月,滴滴准备在美上市。在美上市意味着,美国有权利调取滴滴出行的数据。如果被调取,造成的后果可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因此此次网监部门2023年7月出手,历经将近1年的时间,终于在2023年7月出来处罚结果:滴滴被罚80.26亿,调查期间,滴滴停止新用户的注册,订单量大幅度下滑,股票下滑近8成,最终从美国退市,主战场的市场占领额也出现下滑。2023年年末滴出行给出行给出的财务报告也是亏损状态。滴滴上市的举动对自身的影响确实有点大了。
在网友们一片叫好中,滴滴安全处罚案落下帷幕。滴滴在这次事件里得到的只有罚单,基金链断裂,市场份额被瓜分一部分,股市大跌等负面影响。
如此大力度的处罚,以及对滴滴带来的影响,足以为所有的拥有大量客户信息的网络搭建平台敲了一个警钟,国家安全永远在首位。也为所有的网络平台理立个规矩,至少知道哪些行为是触犯《网络安全法》等法律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总结:21世纪,网络发展迅猛,我们都是时代的受益人,也是时代的受害者,我们的信息完全透明化公开化,无论用什么app。总是要泄露自己的信息,泄露信息最基本最可能的结果被诈骗骚扰,光是诈骗就够我们普通人合上一壶了。
但是在网络的时代,谁又能做到不去使用网络,不去使用app,只能祈祷各大app的负责人不会各种原因泄露信息,只能祈祷各大app技术够过关,平台不会被攻克,我们的信息依旧安全。
但是滴滴安全案又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从此,关于网络信息也有了法律依据,以及法律事假可以作为参考,有利于我们日后的维权,也有利于我们的信息安全。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下方留言。喜欢我们文章的,麻烦大家点个关注哦,随时获取有用的资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