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消费水平怎么样?未来几个月要怎么做?
7月27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中国消费大趋势——第二届中国消费论坛”正式举行。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从经济运行的现状看,稳增长重在稳消费;稳消费重在稳消费预期;稳消费预期重在稳企业、稳就业。
迟福林
他指出,第一,稳增长重在稳消费,要把稳服务消费作为稳消费的重点。第二,稳消费重在稳消费预期。当前,消费预期转弱成为突出矛盾,消费信心、消费倾向、消费意愿呈现“三下降”态势。但是,消费预期转弱并未固化,仍有改善和优化空间。例如,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并未改变。初步估计,我国服务型消费占比2025年有望达到52%,到2030年有望达到55%-60%。第三,稳消费预期重在结构性政策调整。首先,要把改善消费预期作为稳经济大盘的着力点。
迟福林表示,未来几个月是稳消费的关键期,要加大结构性政策调整力度。其次,加大以稳市场主体为重点的结构性政策调整,切实推动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政策调整,有效应对就业压力加大等。最后,要尽快出台稳消费预期的一揽子举措。例如,优化现有支持消费的某些政策,使短期消费刺激与改善消费预期有机结合;加大公共消费政策力度;加快数字消费等。
论坛上,中改院研究员匡贤明代表课题组发布了研究报告《中国消费结构现状与趋势》。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尚未改变,服务型消费实现“双回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升,文化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等仍保持两位数增长,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亮点较为突出,服务型消费回流初见成效。
报告指出,我国消费结构升级面临放缓挑战,疫情对服务型消费仍有较大冲击,服务型消费缺口没有完全弥补,服务型消费供给面临多方掣肘,农村服务型消费升级相对滞后,经济波动也影响着消费结构升级。报告建议,推动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加快服务业市场的开放进程,加大服务型消费供给,加快服务体系与服务环境建设,推动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进程,推动农村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扩大公共消费,加快服务型消费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施策稳定消费预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