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子商务陷入放缓挣扎,连阿里巴巴也暂缓了全球扩张的计划,换帅、关停、离职等接踵而来。

作为国内的科技巨头阿里巴巴一直雄心勃勃准备着全球扩张计划,通过在其电子商务平台上增加更多投入,扩展美国区业务,来与最大的竞争对手亚马逊抗衡。阿里一直在努力海外市场,实现其目前,但现在却被报道计划搁置了。

阿里巴巴早在三年前,就在美国推出了B2B电子商务网站Alibaba.com,并且设定了增加100 万家本地企业,加强全球影响力的目标,但在随后几年里,阿里巴巴未能实现这些目标。

并且自成立以来,该公司还看到数十名员工从其纽约办事处离职。过去一年,纽约阿里巴巴至少有35名员工离职,超过总人数的一半。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阿里巴巴的员工称:“美国制造商的竞争力不强,包括劳动力在内的一切成本都要高得多。”但由于团队内部没有足够的支持,他们又无法获得足够的供应商和卖家。

相关员工还透露,大多数美国卖家在一年后取消了订阅入驻,阿里巴巴现在希望的每年目前是签约2000家美国小企业,而不是最初的100万家的目标。

目前阿里巴巴在平台上拥有超过2000万活跃买家,拥有来自约200个国家的200,000名全球卖家,但其中只有几千人位于美国。阿里巴巴每年向订阅者收取 3,000 美元的费用,以便在其平台上进行销售。

除了人员离职,暂缓扩张计划外,阿里巴巴也不断传来换帅,以及一些业务关停的消息。

上个月,在东南亚互联网经济控制权的激烈争夺中,阿里巴巴集团更换了其Lazada集团电子商务平台的首席执行官,一直在经营阿里巴巴泰国业务的董铮(James Dong)被任命为其Lazada集团新的首席执行官,接替李纯,同时兼任印尼首席执行官,而李纯则是继续担任Lazada董事。

短短4年间,Lazada已经换了4届CEO,这不由得被一些媒体报道,扩张、决策遇到问题,还是当真水土不服?虽说东南亚一些行为习惯接近国内,但到底有一国一区之别,阿里内部复制的管理体系和发展战略是否能够适应当地的管理还需另说。

不过东南亚的电商市场仍是未来的朝阳产业,目前东南亚的电商玩家,除了Lazada,还有Shopee、Tokopedia、Flipkart、JDCentral、PG Mall等,好在尚不存在像亚马逊这样的庞然大物主导市场,Lazada深耕东南亚市场发展仍可以看好。

此外阿里巴巴还决定于10月31日关闭天猫香港,天猫香港将向本地卖家退还年费。据称是由于商业战略的变化,阿里巴巴将专注于向特别行政区销售大陆商品,选择将资源更集中在淘宝上,淘宝在香港将如往常一样运行。在阿里放缓扩张计划的同时,我们也很看其对资源的布局和思考,在香港地区人口密集之地,布局和覆盖相同的两个大体量的电商平台,确实美元更大的价值。一些精简和搁置也是为了更好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