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拾起新权杖(解读百度拾起新权杖是什么)
疫情反复扰动经济之际,百度交出了一份营收和净利双双超出预期的季报。
8月30日,百度发布Q2业绩报告:营收296.47亿元,环比增长4%,略高于市场预期的294.11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55.41亿元,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43%,超市场预期。
或受此利好影响,百度美股盘前一度涨5%。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财报中称:“百度智能云收入维持快速增长势头,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10%。萝卜快跑仍然是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并再次取得里程碑式成果,首次在重庆和武汉的开放道路上提供全无人运营。”
百度财报将收入分为核心收入和来自爱奇艺的收入,核心收入分为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以及涵盖智能云和自动驾驶的其他收入。在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下,百度智能云和自动驾驶业务始终保持着远超行业的增速和表现。
凛冬中的稳健基座
百度管理层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曾预测,“如果疫情不再恶化,一季度应该是2023年的最低点。”
二季度,剔除爱奇艺后,百度核心收入232亿元,环比增长8%,好于市场预期。移动生态系统、AI智能云和智能驾驶共同构成百度核心的三级增长曲线。
移动生态系统由百度App等十几个应用程序组成,借助流量通过搜索和信息流广告变现,该部分营收在财报中集中体现在在线营销业务收入中,二季度百度核心在线营销业务收入171亿元,环比增长8.9%,仍是当之无愧的现金牛业务。
截至今年6月,百度App MAU达到6.28,同比增长8%,日登陆用户占比84%。互联网凛冬当下,百度正不断添柴,以获取穿越周期的能力。
包含智能云和智能驾驶的其他收入,则以超过公司大盘的高增速,起着带动核心收益增长,提升市值的使命。二季度其他收入营收61亿元,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7%,依然处于高速增长期。
百度当前定位“拥有强大互联网基础的 AI 公司”(来源:百度云官网)
尽管云和智能驾驶业务均为高研发投入的业务,在延续上一季度继续控制“三费”支出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百度的运营利润率进一步上升。
百度首席财务官罗戎表示:“第二季度,由于我们致力于降本增效、提高运营效率,百度核心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运营利润率为22%,较2023年第一季度的17%有所上升。展望未来,我们仍然致力于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收入增长和商业模式。”
二季度,百度录得自由现金流55亿元,每季度近2000亿元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制资金及短期投资净额也成为百度在守住大本营后寻求新增长的底气。过去5个季度,百度的这部分资金储备最低时1799亿元,其余时间均在1900亿元左右。
手握充沛的现金流,市场普遍看好百度穿越寒冬的能力。智能云和智能驾驶方面,百度均保持着远超行业的增速,并在多个领域获得行业第一。瑞信研报称,预计在关键行业的早期增长曲线中,百度云将维持高于行业的势头。
广告业务作为百度的大后方,在客户群体多元、搜索展示形式多样的双重加持下,相较于大市也更具韧性。摩根大通研报称,基于效果的搜索广告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百度的搜索广告在抵御疫情和宏观不利因素方面可能更具弹性。
8月19日,恒生指数公司宣布将百度纳入恒生指数。百度成为恒指首家AI公司。高盛和瑞信等均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给出“买入”评级,高盛目标价212美元。
摆渡新增长
李彦宏曾做过一个判断:“人工智能不是互联网的第三阶段,互联网只是开胃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
如果将这个展望映射到百度自己的业务上,就意味着,搜索只是百度进入互联网的开胃菜,下个十年,人工智能才是百度的主菜。
今年5月,百度进行了近3年来最重要的一次高管职位变动,在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任职三年的沈抖调任至智能云事业群组(ACG),MEG则交由此前已兼岗涉足此项业务的何俊杰负责。
李彦宏在内部信中称,期望沈抖带领ACG团队,加快落实云智一体战略,实现规模和健康度的量变到质变,为百度第二曲线的发展建立新的功勋。
数据显示,百度智能云已连续多季增速远超云计算行业平均水平,IDC发布的《2023H2中国 AI 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百度智能云作为中国AI云服务厂商在整体AI软件及应用市场中位列第一,这已是百度智能云连续第六次拿到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第一。
从客户结构来看,百度智能云相较腾讯和阿里,更偏向渗透率较低的传统行业。依靠“云智一体”的优势,百度智能云已在制造业、水务、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重要产业打造了可复用的标志性案例。
以智能交通场景为例,截至第二季度末,以累计合同金额超过千万元人民币订单计算,百度ACE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已经被51个城市采用,覆盖范围较一年前的20个城市持续提升。
在汽车制造行业,从吉利、上汽等头部车企到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都与百度智能云建立起深度合作。吉利联合百度智能云共同打造的混合云平台,成功帮助吉利实现管理运维成本降低30%,资源利用率提高20%。
多家券商在研报中表示,对百度智能云业务长期信心不改。事实上,以智能云为主力的“其他收入”在最近多个季度已成为拉动公司整体增长的新引擎。上季度,尽管在线营销收入负增长4%,“其他收入”仍凭借35%的增速带动百度核心收入增长4%。
信达证券在研报中称,百度智能云乘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大势,面向政府及大型企业,客户结构占优,预计在疫情好转后将恢复加速增长态势,使非广告业务收入持续受益。
补齐增长拼图另一半的是智能驾驶业务。其中,Apollo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造车和共享无人车共同构成百度智能驾驶的三驾马车。
百度在财报中称,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订单量已达28.7万单,于7月20日累计总订单量达到100万单。今年8月,萝卜快跑在重庆、武汉两地开启全无人商业运营,百度成为中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在开放道路上向公众提供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公司。百度计划到2025年将业务扩展到65个城市,到2030年扩展到100个城市。
在7月举办的2023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发布第六代量产无人车——Apollo RT6。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重大突破,Apollo RT6不但具备城市复杂道路的无人驾驶能力,而且成本仅为25万元——行业平均值的十分之一。
根据规划,Apollo RT6将于2024年一定规模地投入运营。信达证券在研报中称,RT6的低成本,同时逐步去掉车内的安全员,将真正释放Robotaxi的商业化潜力。
第二、三增长曲线的飞速进展,正推动百度的巨轮滚滚向前。
长期主义伴飞新航向
技术,始终是百度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武器。要推动云与智能驾驶的车轮继续飞奔向前,百度依然需要在研发上大笔投入。而眼下,百度对于云和智能驾驶两项业务依然更看重成长性而不是利润。
财报显示,百度第二季度的核心研发投入为58亿元,研发费用率25%,已连续7个季度超过20%。
事实上,百度研发投入不仅高于阿里和腾讯两家,也已逐步赶超谷歌和Facebook母公司Meta。
正是过去数年高额的研发投入,让百度真正成为长期主义的践行者。2023年百度在港股上市时,李彦宏曾在内部信中称,最前沿的技术浪潮是等不来的,必须提前10年、20年去布局。
当人工智能从明天变成今天,百度在过去近10年沉下心来打基础、做研发的投入正逐渐兑现:让百度成为领先的AI生态型公司。截止目前,百度已累计斩获13项AI中国专利奖,包括1项金奖,6项银奖,AI领域高级别奖项累计第一。
也是基于长远发展考虑,百度的智能驾驶业务布局贯穿智能交通产业链上下游。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曾多次提及,百度无人车要“攀登高峰,沿途下蛋”。
这种对技术的长期主义思维弥漫在整个百度。在压强式、马拉松式研发的研发投入下,百度已在“沿途”持续开花结果:
飞桨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深度学习框架,服务企业超过10万家。
自动驾驶中国专利申请累计公开量4000余项,位居中国第一。
7月,百度联合中国航天发布世界首个航天领域AI大模型——航天-百度·文心大模型 ,用AI助力深空探测。
8月,正式对外发布超导量子计算机“乾始”和全球首个全平台量子软硬一体解决方案“量羲”,集量子硬件、量子软件、量子应用于一体。
在“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战略下,百度有一个阶段性的“小目标”——到2024年,实现非广告收入超过广告收入。
随着第二、三增长引擎的高速增长,百度核心收入的各业务营收占比在逐渐发生变化。财报显示,Q2非在线营销收入的占比仍高于26%。纵观过去五个季度,非在线营销收入的占比已从20.83%提升至26.29%。
目前来看,百度在线营销服务稳住大后方,并为新增长曲线护航的模式已经跑通:移动生态业务持续产出强劲的现金流,对智能云和智能驾驶的长期发展提供资金。
市场依然倾向于认为百度有较大的上涨空间,8月,共15位分析师对百度给出评级,其中14位评级“强烈推荐”。多家机构测算的百度平均目标价为188.813港元,若以8月30日百度收盘价146.3港元计算,该股仍有约30%的上涨空间。
正如李彦宏所说,百度熬得过万丈孤独,藏得下星辰大海。在前往星辰大海的路上,百度正一如既往地展现出耐心和决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