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增动力(解读青年人“返乡创业”的政策
银川新闻网讯(记者 梁小雨)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以来,贺兰县着眼破解农村“人难选、选人难”问题,从创业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人员、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中选育了一批“领头雁”,把优秀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重要岗位,以此带动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汇聚,带动新业态、新模式从乡村生长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31岁的马进宝,是贺兰县金贵镇银河村的致富带头人,2023年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如今担任了银河村村委会副主任。返乡创业10多年来,马进宝在蔬菜种植、销售方面积累了丰厚的经验,成立了贺兰县银禾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打通了西安、河南、河北、上海等农产品销路,为农户牵线拓宽销售渠道。今年,马进宝在银河村承包了460亩土地,种植西红柿、洋葱等农产品,蔬菜种植及采摘时期带动周边农户务工,劳务输出每天达到200人次,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以实际行动带着农户干、帮着农户赚。
在乡村振兴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像马进宝一样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奋力奔跑。为带动马进宝等年轻人快速成长为乡村振兴中坚力量,贺兰县大力实施了“导师帮带制”,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干部队伍,实现基层工作提档增速、提质增效。自“导师帮带制”实施以来,银河村采取“一带一”方式精准结对17对帮扶对子,银河村党支部书记马振锋是一位有着30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老村干”,在他的手把手帮带下,马进宝迅速成长。“做好基层工作,嘴要甜、腿要勤、心要诚,要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师傅马振峰的话,马进宝时刻记在心头。如今,马进宝在干中学、学中干,底气足了不少,成长也快了许多。
随着“老带新”“传帮带”深入推进,贺兰县培育出了像马进宝一样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基层干部队伍。全县27名产业型、致富型、市场型能人成为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两委”成员中返乡创业青年占到9.27%,村“两委”成员中“双带型”能人占到24.2%,27名“两个带头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