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财报里的未来有什么特点(解读百度的发展方向)
百度将带领AI往何处去,财报数据是最好的注脚。
8月30日,百度公布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第二季度,百度实现营收296.47亿元;归属百度的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达到55.41亿元,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43%,超市场预期。
纵观财报,有两个很明显的发展趋势:第一、百度核心研发费用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已连续7个季度超过20%,这种不惜重金马拉松式研发投入,决心很大;
第二、百度云、智能驾驶等依托AI的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商业化潜力开始显现,有效回击了此前关于盈利性的质疑。
广告业务依赖降低
2023年,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曾明确表态,随着人工智能业务的增长,未来三年百度非广告收入将超过广告收入。
从财报数据来看,这句话正有条不紊推进。
一方面以AI为依托的智能云和智能驾驶业务持续向好。
从财报数据来看,第二季度,百度智能云增速再次领跑行业,营收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10%,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进一步提升。在AI公有云领域,根据IDC报告,百度智能云连续第六次拿到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第一。
自动驾驶方面,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运营规模持续扩大,第二季度提供了28.7万次乘车服务,同比增长近500%。截至2023年7月20日,萝卜快跑累计订单量达到100万单,坐稳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提供商。
另一方面,来自基本盘——移动生态业务利润率持续提升。得益于降本增效、提高运营效率的举措,百度第二季度核心运营利润率(Non-GAAP)达22%,较2023年第一季度的17%有所上升。
用户方面,百度App的MAU在6月份达到6.28亿,同比增长8%,DAU中有84%是登录用户,高于一年前的76%。与此同时,百度App每日搜索查询次数及信息流内容分发量同比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重投研发成效初显,实现“自主可控”
衡量一家公司的价值,长期盈利性能力是重要参考指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发投入必不可少。截至目前,百度核心研发费用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已连续7个季度超过20%。
李彦宏在内部信中曾表态,“百度关注的重点赛道,往往是技术门槛极高的领域,必须持续进行高强度的技术研发投入。”“这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危和机从来都是一体两面。市场存在困难,就一定同时需要解决困难的创新方案。”
压强式、马拉松式研发投入给百度带来了预期惊喜,“自主研发可控”是主要关键词。
例如飞桨作为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功能丰富、开源开放的产业及深度学习平台,目前综合份额已经位列市场第一。
截至2023年5月,飞桨已经凝聚477万开发者,服务18万企事业单位,创建了56万个AI模型,AI应用落地覆盖工业、能源、城市、金融等千行百业。
自动驾驶方面,继7月中旬发布第六代量产无人车——Apollo RT6之后,百度在8月1日还发布了全球首个路侧开源“智路OS”。
“一方面,当下产业数据割裂、企业单独开发效率低,难以形成车路一体化系统,构建支撑产业生态。另一方面,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当代环境中,产业发展全链条自主可控的软件与硬件研发尤为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认为,智路OS跨域共用、自主可控的性质,可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的技术生态更加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在8月25日发布了超导量子计算机“乾始”,并推出了全球首个全平台量子计算软硬一体化方案“量羲”。据介绍,目前量羲目前已经完成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超导量子芯片和中科院精密测量院离子阱量子芯片连接验证。
可持续化商业模式逐步成型
判断一家公司的长期成长性,已被验证的、可持续商业模型是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百度有三大业务引擎,分别是以移动生态为代表的基本盘、以智能云为代表的新兴业务和以智能驾驶和小度为代表的前沿业务。
从历年财报数据来看,基本盘已经稳固,虽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和搜索业务红利消退的影响,但高盛和摩根大通均认为,其搜索广告业务弹性较大,“最糟糕的情况已经过去了”。
此外高盛认为,百度智能云和自动驾驶业务的快速增长,正在逐步起飞并获得商业回报。
在公认的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中,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三者并驾齐驱。面对汹涌而来的新世纪技术变革,作为国内最早投入AI领域的公司,百度在AI可持续的商业化模式探索上,不遗余力。
智能云业务成为当仁不让的业绩“黑马”。在IDC发布的《2023H2中国AI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中,2023H2(2023下半年),百度智能云作为中国AI云服务厂商在整体AI软件及应用市场中位列第一,这是百度智能云连续第六次拿到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第一。
在实际落地中,AI与各大场景的结合,也让实体经济效率成倍提升。
例如,AI与水务相结合后,通过建立AI模型对管网供水精细化预测,减少漏损,实现全网漏损率降低近2个百分点,折算到全国供水系统,相当于一年节省98个西湖的蓄水量;AI与风力结合后,风电场巡检员不用再频繁爬上100米高的风机,使得效率提升6-10倍。
从制造业、水务、能源、交通,到公共事业……这样AI解决方案还在持续落地中。
而在自动驾驶领域,百度也给下半场规模化商业运营比拼带来利好优势。
目前,Apollo已经衍生出三种商业模式。分别是为主机厂商提供Apollo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量产“集度”汽车;以及共享无人车。
随着上月中旬国内首个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在北京正式开放,百度萝卜快跑首批25辆北汽极狐无人化车辆正式获准开展常态化付费出行服务。这也意味着共享无人车模式的跑通。
来自瑞信研报最新数据显示,Apollo Go 的累计乘车次数超过100万次,是同行的5-10倍,百度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供应商。
结语
客观来说,技术投入是场马拉松,对心态和体力都有持久要求。在短期效益与企业的长期价值之间作出有效平衡,是百度的当务之急。
但需要说明的是,对技术研发给予的高包容度,带来的回报不止于某些技术落地的商业实践,更多在于创新附加的长期价值和对引领行业不可估量的领航者作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