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泉之下”的“九泉”是指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古人所云“九泉”,原指地下极深处。
“九”,既是“虚数”又是“至数”——作为“虚数”表示极多、极广、极高、极深;作为“至数”,表示“到头了”。
《素问·三部九候论》:“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
所以,“九天”,就是天之最高处,亦云“九重”。
古人认为,地下深处是泉水。《荀子·荣辱》云:“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
那么,“九泉”,无疑就是地下极深处了。
古人还认为,人死后要埋于地下,于是便以地下极阴处代表死人的“归宿”,称为“泉下”。
《周书·晋荡公护传》所记《报母书》:“昼夜悲号,继之以血,分怀冤酷,终此一生,死若有知,冀奉见于泉下尔。”
“泉下”,或曰“黄泉之下”,抑或曰“九泉之下”,皆指死后如何如何。
古人,亦称地下极深处为“黄泉”。
《左传·隐公元年》,说到郑庄公的母亲生他时“难产”,所以厌恶他而喜爱其弟共叔段,且支持其弟造反。后来,“郑伯克段于鄢”,并发誓说和他母亲“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注》云:“黄泉,地下之泉。此二句犹言不死不相见。”
可知,“黄泉”“九泉”,都是“坟墓”之代称。与之对称的,是“夜台”。
《初学记》载三国魏阮瑀《七哀诗》云:“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
唐崔珏《哭李商隐》诗曰:“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诗云:“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即便是哀伤吊唁,也飘逸着诗仙酒仙之“仙气”。
这是扯远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