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人喜欢吃酱?南方人喜欢吃什么?
我是云南人,在东北生活了39年。相比于老家生活的18年,东北已经超出了第二故乡的概念。
先回答,南方为啥吃不了蘸酱菜,南方的天气决定了,病虫害严重,没办法一直不打药,否则,菜根都被虫害吃没了!在广东几种菜不需要打药存活的,但酱是放不住的!两个要素决定不具备条件!东北土壤气候条件,生产的蔬菜瓜果含糖量高,而东北的气候,也决定了,漫长冬季,生吃蘸酱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
题主说,东北人喜欢蘸酱菜,让我想起了我的大学生活,隔壁寝室的一群非同一专业的同学,他们中有好几个都是东北的,具体是黑吉辽还是哪嘎达的我到现在都说不太清楚,但说起他们的饮食习惯,到可以和大家简单的聊上几句;
首先说说蘸酱菜,东北大酱类似我们能想象的豆瓣酱,但实际口感可能比豆瓣酱要好吃很多,当年的我,看到他们吃大葱蘸酱,也确实是豆瓣酱,具体原因也简单,在湖北武汉,也确实买不到东北大酱;
那些年有一首广为传唱的流行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校园里的几个东北孩子,因为说话的口音,而特别讨喜,我们这个年级的,几乎就没有不认识他们几个的;
去食堂吃饭,我们都是拿着一个饭盒就去了,他们去吃饭,除了饭盒还有大葱和豆瓣酱,而且他们三个也都是同吃同睡,读书的那几年,我就没看到过他们三人分开;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他们三个东北孩子,在我们大学校园算是网红,所以,大葱蘸酱也变成了好多同学的饮食习惯;
在我们南方孩子眼中,大葱就是调味料,除了腊月里炒腊肉时会吃一点大葱,其他时节,几乎不会有吃大葱的时候,但读大学的那几年,偶尔就会从他们那拿过一根大葱,蘸着他们的豆瓣酱开吃,我感觉,所有的饮食应该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假如我这个在南方生活了好久的小伙子,有一天在东北安家,想必我也可能每餐都要吃大葱蘸酱,因为,那东西的味道也确实可以;
今天看到题主的这道问答题:为什么东北人喜欢吃蘸酱菜,而南方人基本不吃?多年前,我也问过我的大学同学,虽然他们也说不清楚具体原因,但还是可以从东北的气候、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的几个方面找出其中的端倪,以下是我的观点分享:
1、首先说说历史原因,说说明末清初崛起的女真族,后来改叫满族,大酱是满族的传统美食;
2、从农业种植的角度来说,东北的黑土地,望不尽的大豆高粱,大豆是东北大酱的原材料,大酱是满族人一年四季常食的佐料,可以说满族人一年四季每餐饭都离不开大酱,传说这样的饮食习惯是当年努尔哈赤南征北战时留下的;
3、东北大酱可以调节食物的咸淡,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一部分食盐,因为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朝代,盐都比米贵,普通百姓吃不起食盐是常事,满族家家户户都做大酱,餐餐都食用,可以从侧面印证这样一个观点;
4、再来说说东北人喜欢吃大酱的这种饮食习惯同自然气候的关系,东北的气候非常适合大豆的生长,能够出产比较优质的大豆,其品质在世界上也可以说是比较优良的,最重要的是产量还巨大,大豆多了保存下来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所以,形成了制作大酱的风俗和传统,美味的大酱,搭配各种蔬菜都非常美味,生吃也就是必然的;
5、东北的自然气候导致东北的新鲜蔬菜在冬季特别珍贵,有了大酱,生吃各种新鲜蔬菜才是最合适的,毕竟,在东北人看来,将这些蔬菜炒熟了吃,未免有点浪费食材;
6、冬天天气寒冷,冬季吃的比较多的是大葱蘸酱,在南方人眼中,可能都有化肥,但在东北,天气寒冷,蔬菜种植,不容易有虫害,所以生吃时大家也是特别放心的;
写到最后,还想啰嗦几句,就拿大葱蘸酱来说,可能在我们南方,大葱几乎不会生吃,原因也可能是自然气候影响了大葱的品质,但在寒冷的东北,大葱的品质可能更加的鲜嫩;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湖北盛产莲藕,特别喜欢排骨莲藕汤,以粉糯的口感为佳,但是在湖北以外的地方,也是有莲藕种植的,莲藕的口感大多都是脆脆的口感,淀粉含量少,达不到粉糯,同自然气候等方面有巨大的关联;
在云南的水果店,我居然看到了一节莲藕躺在各种水果旁边,而且价格还不便宜,询问才知道,原来当地的莲藕因为自然气候的原因,莲藕在当地就是水果;
很多的事情,都是我们想不到的,不是亲眼遇见,都难以置信,但是,大多时候又都是物竞天择,只有去不断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大自然,我们才能活下来,道理想想也简单,就是为了能活下来;
最后的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聊一聊您的看法?分享带来快乐,我们在评论区等您!
我们尽量做到恰如合适、通过原创图文,在文字与图片之间为您分享一道道菜肴,它们美味、漂亮、营养,您要什么样的美食,在这里希望我们能够给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