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好痰湿容易吗?为什么中医很难治好痰湿?
中医早有“千寒易除,一湿难祛”,说的其实就是湿和痰不容易清除。
为什么?
这要从湿和痰是怎么产生的,又有什么性质和特点呢。
中医如何解读津液和痰湿?
我们喝的水、吃的饭,进入人体后,如果得到正化,则是津液,可以濡养身体。如果不能正化,则会生湿、生痰、生浊、生饮,成为人体壅滞之变的病理产物。具体怎么回事呢?
就津液失去正化的形式而言,津液弥漫气化则为湿,湿聚而生浊,热煎稠浊为痰,被寒气所凝成清稀的湿则是饮。
那么,从湿、痰、浊、饮的形成来说,其实四者是一个来源,同属于阴邪。可以统称为湿邪类病症。
从痰湿的性质特点,看痰湿为什么难以祛除?
中医认为,同气相召,也就是同性相吸的意思,痰湿难以祛除,是因为二者具有相同的四个特性:
1.起病和缓,蓄积致病,难以去除。
痰湿这类的疾病,都是体内慢慢积累长期蓄积的结果,痰和湿形成隐匿,缓慢而不自觉,逐渐蓄积成病。
也就是说,人们对于痰湿所感觉不到的,痰湿在体内渐渐形成而不自觉,痰湿来也渐,去除也需要缓缓而迟,这就是痰湿为病,病症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性。
2.痰湿属于阴邪,阴邪为害。易伤阳气。
温病学派发起人、清代温病大家叶桂在《温病论》中说:“湿胜则阳微。”
清代医家程文囿编著的《医述》也写道:“痰饮者,胃阳不足以腐消。”
国医大师张伯礼教授认为湿邪为患,要想去除的话,非阳不运,非阳不化。痰湿之患,通常兼有阳气损伤,或者不什,或者不舒,或者不化,或者不振,或者虚衰。凡阳气虚衰的疾病,调理须时日良久,这也是痰湿去除不易的原因。
3.痰湿重浊黏腻,壅滞为患。
作为水谷精微不能正化为津液的病理产物,痰湿包括浊饮都有不同层次的黏腻性质。
湿喜欢氤氲,痰浑浊胶结,二者可以壅滞胶结在一起成为痰湿,重浊黏腻也是湿痰致病的共同之性。
痰湿为患在阻遏壅滞过程中常常表现为渐进的态势,其祛除也需要缓缓图之,不可求快,这就是其难以祛除的原因之一。
津液的生长输布,都依赖于气化传输,一旦气化组织,则失去其生化而转为邪。适宜于湿痰二邪容易阻滞气机,导致肾气开阖失司,以气郁、气滞为先到,继而壅塞血脉经络,终至积聚脏腑关节筋络为病,且容易成痼疾——痰湿导致的痼疾,自然也是难以祛除的疾病。
4.痰湿随气血周身流窜,害清蒙窍,兼邪致病,多生变证。
痰湿二邪随气机输布到全身各处,流窜无形,停聚成积,导致人体清浊不分,困遏清阳,上蒙清窍,阻遏下窍,多处致病。
痰湿还会和浊、饮、热、毒等多邪相交为患,这也成为痰湿难以去除、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