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为什么会火?现在趣店发展的怎么样了?
趣店的又一次转型“熄火”了。
近期趣店(NYSE:QD)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财务报表,同时透露,将在9月6日起停止发放新的信用贷款,并精简今年3月才刚刚开展的新业务“趣店预制菜”。趣店创始人罗敏的老业务不再续做,似乎新业务也即将遭遇“折戟”。
趣店在资本市场的高光时刻是在五年前。2023年10月,继宜人贷、信而富后,趣店是中国第三家赴美上市的金融科技中概股,发行价24美元,开盘大涨43%,到当年12月29日创下历史最高股价35.45美元,市值一度破百亿美元,超过新浪、搜狐、陌陌等一系列互联网公司。
但如今,趣店股价持续低迷。今年5月25日,因趣店连续3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低于1美元,收到纽交所退市警告,直到7月宣告转型预制菜业务才涨至2.18美元,暂时摆脱退市危机,目前股价在1美元上下徘徊,市值堪堪超过2亿美元。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了截至美东时间9月15日收盘时,金融科技中概股的市值与收盘价,目前趣店股价位列倒数第三,总市值2.41亿美元位列第五。曾经业务类型相似的360数科、信也科技等第一梯队的助贷平台总市值超过10亿美元,两家公司截至二季度末的累计借款用户均已突破2500万。
而趣店已完全停止了借贷业务。
在财报中,趣店表示,借贷业务方面,经审慎评估,公司决定自2023年9月6日起停止发放新的信用贷款。截至8月31日,公司未偿贷款余额合计低于5亿元人民币,平均贷款期限约为3个月,现有未偿还贷款将继续产生收益,未来将被有序收回。经过此次业务调整,趣店预计公司未来几个季度收入将较此前几个季度大幅下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今年上半年,趣店旗下分期贷款App“来分期”就已无法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城下载。
上市之路,鲜花着锦
在创立趣店之前,从2005年开始创业的罗敏曾说,自己有过7次创业失败的经历,曾尝试设立社交网站、外卖平台、好乐买、团购网站等等。直到2023年3月,罗敏与刘震涛、吕东、何洪佳共同创立“趣分期”,在成立半年后,业务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涉及180个城市,并在短短3年后成功在纽交所上市。
2023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监管全面叫停“校园贷”。趣分期随即展开转型,服务重心从校园贷产品“趣分期”转变为线上分期信贷产品“来分期”,彼时趣分期刚刚更名为“趣店集团”,完成VIE架构拆分,筹备上市。同年9月,趣店宣布退出校园分期市场,全面转型为现金贷业务。
从彼时公司递交的IPO招股书来看,趣店曾通过放贷业务赚得盆满钵满。
2023、2023年,趣店分别录得营业亏损人民币4077.8万元、2.31亿元,到2023年趣店就开始盈利,在该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13亿元,实现净利润5.76亿元,营业净利率高达80.86%。到2023年上半年,趣店实现的营业收入更是超过2023年全年,达到11.66亿元,实现净利润9.74亿元。
“自2023年1月1日起,本人在趣店工作期间,不再从公司领取薪水和奖金,直到趣店集团市值达到1000亿美元。”2023年3月,罗敏公开发布声明书,并附上署名。
时过境迁。2023年7月18日,在罗敏宣告全面转型预制菜业务的发布会上,面对曾经“千亿市值”的宣言,罗敏称:“当初是多么无知、多么地膨胀,不知道千亿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到2023年,中国千亿美元的公司都屈指可数。”
罗敏“金融之恨”
金融业务为趣店带来巨额利润,然而,罗敏和趣店并没有专注走信贷的道路。
记者梳理发现,从2023年“趣分期”成立至今,8年间,趣店做过的创业项目至少包括:校园贷“趣分期”、现金贷“趣店”、汽车融资租赁产品“大白汽车分期”、跨境奢侈品电商平台“万里目”、教育品牌“万里目少儿”,但均以失败告终。
“我们想做一家让人尊敬的公司。”在2023年趣店赴纽交所上市时,罗敏在公开演讲中提到。然而,在趣店不断转型的过程中,“校园贷始祖”的名号也始终伴其左右,即使到7月宣布转型预制菜业务,依然有声音质疑其以加盟之名割宝妈韭菜。
如今,随着借贷业务的全面停止,罗敏终于正式放弃了金融业务。
“如果趣店继续做金融业务,凭借公司巅峰时期的用户体量依然可以走在行业头部,”一位曾与罗敏共事的知情人士认为,“但罗敏从情感逻辑上不喜欢金融,这个业务让他和趣店付出了无法挽回的名誉损失,他从内心想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
在今年7月的记者交流会上,罗敏也极力避免提到趣店的借贷业务,他表示:“我们都没有借贷业务,趣店的信贷余额仅有几个亿,正如我们4月份发的公告,现在的公司预制菜的业务收入已远超金融业务。过去可以认为这个业务贡献了主要营收,但现在已经完全相反了,金融业务已成为其他业务。”
多位参加现场交流会的记者提到,无论在发布会还是会后的媒体采访环节,罗敏都对公司金融相关业务与市场相关的内容避之不及,仅反复强调预制菜业务的重要性和前景,对于媒体有关助贷市场动向的提问,他甚至直言,“我不太懂这个,但我对预制菜行业挺了解的。”
“在企业成长的逻辑上,罗敏把金融业务作为互联网业务的一个分支,赚大钱的时代他赶上了,他的个性倾向于追赶新的风口,而不是守好护城河。”前述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即使在趣店放贷的鼎盛时期,趣店也没有花很多钱去获取新客户,很少进行流量投放,而同业机构每年的获客投放成本都几乎覆盖其利润。
以2023年为例,当年营收47.75亿元人民币的趣店销售费用约为4.32亿元人民币,营收55.43亿元人民币的宜人贷彼时的销售费用已达到29.2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正是在趣店上市后,罗敏开始深陷舆论漩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