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历史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元朝很少有人关注?
元朝皇陵连他们的皇帝都不知道在哪里,自然一个都看不见。明朝皇陵虽然躲过了偷盗,但是却没能躲过其他灾难。至于清朝皇陵被人频繁光顾,纯属自作自受。
每当提到皇陵,人们第一反应便是里面埋藏着大量价值连城的宝物。也正因为如此,历朝历代总有一些人在打这些皇陵的主意。
据统计,汉朝共有皇陵22座,其中大半被盗。其中最严重的当属三次,分别是西汉末年的赤眉军,东汉末年的董卓和曹操。
尤其是曹操,现在人尽皆知的摸金校尉便是他想出来的。这些人专职挖皇陵里的金银珠宝,然后被曹操用来扩充实力,这才有了后来的魏国。
而唐朝更惨,一共20座皇陵,从安史之乱后就开始被人盗取。到了唐朝末年情况更加严重,无数陪葬品落入黄巢的义军和五代时期的温韬的手中。只有唐高宗李治的皇陵得以幸免。
最惨的当属宋朝皇陵,14座皇陵全被人给搬空了。至于是谁干的,当然是那些来自草原的势力了。宋理宗的头骨甚至被元朝人做成了碗。
相比之下,元、明、清三朝皇陵的结局就显得与众不同了,即使是多处被盗的清朝皇陵,也存在不少皇陵无人问津的情况。
元朝皇帝讲究密葬,他们的皇帝也不知道皇陵的具体位置
不知道是不是有了宋理宗的前车之鉴,又或者知道自己仇家太多,担心有人对自家皇陵下手。总之元朝皇帝一直讲究密葬。
这皇陵到底在哪里,真没几个人知道,即使是他们的皇帝也不例外。
由于元朝皇陵的保密措施做得太好了,导致后人对其所在地的说法也是五花八门。
据《元史》记载,包括成吉思汗在内的绝大多数元朝皇帝都被埋葬在一个叫“起辇(niǎn)谷”的地方。
然而这“起辇谷”在哪里,却少有人知。其实这“起辇谷”并非地名,而是指王者长眠之地。
据蒙古四大汗国之一伊利汗国的史书《史集》记载,这“起辇谷”的位置是成吉思汗随意选取的。
当时成吉思汗和部下一起出去游猎,当途经一地的时候,突然指着一棵枯树对身边的人说,他以后就埋葬在这枯树下面。
成吉思汗对于蒙古人来说那可是神一般的存在,没人敢违背他的命令。因此当成吉思汗去世后,后人便将他安葬在枯树下面。
成吉思汗选择的这个埋葬地本来就平平无奇,难以辨认,而元朝独特的下葬方式则加剧了这一问题。
明代的《草木子》一书中详细记述了元朝皇帝的整个下葬过程。
首先,元朝皇帝下葬使用的是圆木棺。即将一颗大树对半劈开,中间挖空,将皇帝遗体放入其中,接着上漆,再套上三个纯金铸造的圆环,这圆木棺便完成了。
接着,便派出一支大军护送圆木棺到指定的下葬地。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伴随着血雨腥风。
根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当时蒙哥可汗去世后,护送的队伍为了保密,对沿途遇到的所有人都格杀勿论,最后一路下来,死者超过两万。
而到了下葬地,等待着的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型陵墓,只不过是一个大土坑。在将圆木棺和皇帝常用的器物放入其中后,便用土将其掩埋。
接着便是让战马在上面反复踩踏,直到看不出掩埋的痕迹为止。
成吉思汗下葬好歹还有个枯树辨认,这后面的原创皇帝下旨干脆没有任何参照物,到时候怎么辨认皇陵所在呢?
元朝人的做法是,当着一只母骆驼的面杀了小骆驼,这样母骆驼会一辈子记住这个伤心地。以后要找皇陵祭拜只要让母骆驼带路就好了。
可问题是骆驼也是有寿命的,等母骆驼一死,这皇陵的具体位置也就无人知晓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所谓的“起辇谷”并非具体某个地方,最多只是一个大概的区域罢了,元朝皇帝下葬在哪里,哪里便是“起辇谷”。
而这种下葬方式也导致了元朝的皇帝根本找不到自己先辈的皇陵在哪里,自己人都找不到,更别谈外人了。
这样保密做得确实好,但是却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如何祭祖?
于是后人会再修一个衣冠冢专门用来祭拜。比如现在的成吉思汗皇陵—八白室就是一个衣冠冢,成吉思汗真正的皇陵在哪里,依然是一个谜。
明朝皇陵虽然没被盗,但是却经历了其他灾难
明朝皇陵共分为四处,分别是位于南京城旁边的明孝陵(朱元璋的陵墓),位于安徽凤翔的明皇陵(朱元璋父母的陵墓),位于湖北钟祥的明显陵(嘉靖皇帝父亲的陵墓),剩下的明朝皇帝全埋在了十三陵。
这四处皇陵因为各种原因,确实没有遭到偷盗,然而却遭受了其他的灾难。
首先遭殃的是明皇陵,它于明朝末年,被张献忠手下的义军给焚毁。以至于后人根本没机会打它的主意。
接着是明孝陵,它倒是躲过了明末的战乱。然而在康熙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680年的时候,当地爆发了一场大洪水,直接将明孝陵给吞没了。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明孝陵都不见天日。就连它在哪里都没人知道,自然也就躲过了偷盗。
而明显陵和明十三陵的情况则好了很多。
抗战时期,日本人曾经打过明显陵的主意,可惜他们硬是拿地下的皇陵没辙,最后,要面子的日本人只得搬走地表的几个石像来出气。
而规模最大、埋藏文物最多的明十三陵不仅没被偷盗过,甚至都没人想过打它们的主意。
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明朝皇陵在设计上就考虑了防盗。
明朝皇陵规模宏大,且地宫远离地面,最深处甚至到达了地下27米的位置。相当于地下9层的水平,这么深的皇陵,即使是放在现代想要挖掘都非常困难,何况是积水水平不发达的过去呢?
就算能挖到27米深处,也不一定能挖到墓室,很可能是白忙活一场。
而且还不能搞出太大动静,什么炸药,大型钻头都别想了,万一把皇陵震塌了,一个人也别想出来。
此外,为了防盗,墓室的封土上堆积了一层鹅卵石。万一墓室真的被挖通,这鹅卵石也会滑下来将盗穴给掩埋掉。
可以说,明朝皇陵在设计上全方位地考虑了防盗。
这也就是为何日本人会拿明显陵没有办法的原因,只能说老祖宗的智慧过了几百年依然管用。
其二,明朝皇陵的保护工作做得不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