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能够替代微信吗?微信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一款超级APP的诞生,需要有适合其发展的土壤环境,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像微信这样的风口已经不再了。在西方国家中,Twitter能否成为像微信般成为国民APP,本文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一起来看看。
马斯克一直以来对微信都非常推崇,心心念念想把Twitter打造成西方的微信。
日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布的文件显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提议继续以每股54.20美元的价格收购社交媒体公司推特(Twitter),即价格仍为440亿美元。推特表示接受马斯克以原价重启收购,但并未明确表示是否撤诉。
马斯克在Twitter中表示:“购买Twitter是创建‘X’的加速器,这是一个超级App(everything app)。” 而马斯克描述的“X”是一个类似微信的“一站式社交平台”,用户可以在这个App上实现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与消费功能。
美国彭博社也撰文称:“马斯克的万能应用程序‘X’听起来很像中国的微信。”
很早之前,马斯克就曾表示:只有学习微信的模式才能实现推特10亿日活的用户目标。
问题来了,马斯克能做出西方的微信吗?
一、微信崛起,契合了当时国内天时地利人和优势条件
我们会发现,微信这样的超级App或者类微信应用适配的是儒家文化圈国家。
比如在亚洲的其他地区也诞生了类似的应用,例如日本、韩国的Line,以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Grab等。Grab也在模仿微信,在社交聊天功能之外,加入打车服务与消费金融等功能,而Line也在不断扩展其他生活服务功能。
一款超级APP的诞生,要有适用于该土壤的环境。2011年1月21日,微信的诞生恰恰处于移动互联网爆发之初,iPhone4已经引爆全球,当时国内智能手机处于大爆发的前夜,国内用户亟待一款国民级的即时通讯APP。
当时大量用户通信方式依赖是电话与短信,微信横空出世,走的是流量通道,是一款比QQ更加简洁、适合移动通信的社交产品,而微信打出的营销杀招是——免费短信。
“免费短信”这种营销话术可以说在当时快速风靡全国,直击当时绝大多数国民的手机使用痛点。因为微信之前,短信可是要收费的,1条短信1毛钱,由于当时用户的短信收发量大,这个价格对于当时的用户而言,并不便宜。
而微信聊天走流量通道模式相当于降维打击了短信收费模式,尤其是微信很快又推出了语音通话、视频通话模式,这些新的社交模式本身就让大量用户有了使用微信的强大动机,让大量用户抛弃了短信,快速转移到了微信阵营。
而当时微信的崛起另一个客观条件,它依赖于腾讯QQ的庞大用户体量来转移用户。QQ的庞大用户基础好友导入功能为为微信的熟人社交网络的快速成型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用户基础与动力。这是腾讯社交体系独一无二的优势条件,这也是当初微信击败米聊的关键因素。
其实当时中国移动飞信也打出了免费短信的口号,但飞信的昏招是屏蔽了其他运营商,只能中国移动用户才能互相通信,也因此被大量用户抛弃。因此,当时国内的移动互联网环境给了微信崛起天时、地利、人和等一系列天然条件。
随着用户量的增长,微信不断扩展新的功能,从视频聊天、朋友圈、小游戏的火爆到微信红包打开支付市场,再到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电商购物、打车等一系列功能的推出,微信已经成为一个容纳国民生活方方面面的超级APP。
当微信首次拓展社交功能以外的服务时,中国并没有那么多成熟的应用,这使得微信能够迅速占领市场,而在微信不断拓展社交功能以外的服务与能力之时,中国市场上并没有对等的竞争对手来阻止它发展壮大,这使得微信能够迅速占领市场。
放在今天的全球市场,已经没有了诞生微信的这种天然土壤与环境,从客观条件来看,无论国内海外,也没有第二家公司能够提供PC时代即时通信(QQ)这样的用户习惯的长期培育,在微信崛起之初,拥有了前期用户导入的庞大用户基础。
简单来说,无论是国内海外,都没有做出微信这种超级APP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而且微信崛起的时代风口也已经不再了。
二、Twitter没有变身微信的基因
事实上,在西方国家,并不是只有马斯克想做一个西方的微信,过去加拿大Kik创始人兼CEO泰德·温斯顿(Ted Livingston)表示,曾经在西方不被认可的聊天应用现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泰德·温斯顿认为,真正能开发“西方的微信”的企业可能并非Facebook,甚至不会来自硅谷。
在他看来,Kik才有潜力成为“西方的微信”。但事实证明,Kik并没有发展成为第二个微信。
早在2023年3月份,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就曾经宣布Facebook要从开放性的社交平台转向私密的同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通话、视频聊天、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等服务。
从后来的做法来看,Facebook也在一系列功能上都在模仿微信。WhatsApp、Facebook等都在试图成为超级应用,但都没有成为第二个微信。
马斯克曾表示:“在中国,基本上你可以活在微信里,如果推特可以再现这样的状态,就能够取得巨大成功。”
从Twitter这款应用的基因来看,作为社交媒体,它的基因是更倾向于广场社交,而非圈子社交,不具备成为一款即时通信的潜质。
即时通信是封闭性的私密社交,而Twitter是开放的广场社交媒体,所谓广场社交,是一种围观名人的社交场域,这种社交平台是主打热点内容围观,其内容生产又主要依赖于名人与媒体,名人或大V是主角,可以参考微博,普通用户充当看客、围观动机强,生产内容的动机非常弱,因为没人看。
有数据显示,推特上发布的90%的信息,是由10%的用户发布的。而大部分用户只是进来看看名人和热点事件的热闹,自己并不制造内容,从基因来看,推特其实是一个内容信息发布平台而非社交平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