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现在还能打出亚洲吗?中国男篮缺少的是什么?
郭艾伦最终还是留在了辽宁男篮。
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波折的夏天,CBA联赛在10月10日拉开了大幕。
刚刚过去的休赛季,CBA不止一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联赛中的顶尖球员在为国家队效力时遭遇的困难,以及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让CBA的造血能力备受责问。
郭艾伦和周琦的转会风波,则让联赛的制度和规则再遭质疑……
正因如此,在经历了这个夏天的世预赛和亚洲杯之后,CBA联赛承载了更多的压力。那么,这个全新的赛季能否为中国篮球带来更多的期待和想象空间?
张镇麟经过了一个夏天在美国的特训归来。
期待一:
能不能有更多优秀的年轻人?
抛开客观因素的干扰,CBA的顶尖球员们在身披国家队球衣站上国际舞台时,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竞争力。
彼时,国家队中表现最稳定也最抢眼的周琦在接受采访时留下这样一番“反思”,“国家队的所有成员基本上技术水平已经定型了。”
周琦所说,对职业球员而言,在二十五六岁的年纪,篮球技术基本已经定型,能够提升的基本就是适应对抗的能力。更成熟的篮球智商,以及更多的攻防手段。
这也是为什么当中国男篮止步亚洲杯八强时,一些球迷把这支球队的未来寄希望于CBA的年轻人。
在新赛季的CBA联赛里,还是有不少年轻的面孔值得期待,这其中就包括了夏天在美国征战NBA夏季联赛的张镇麟和曾凡博。
特别是23岁的张镇麟,在回归辽宁男篮之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己比以前增重了10斤,这段时间美国的训练,各方面有取得一些进步,对新赛季的开始非常期待。”
在那些留美的特训视频中,张镇麟的确展现了更出色的持球进攻能力和投篮的稳定性。
新赛季,张镇麟将自己在辽宁的球衣号码从7号换成了77号,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希望“换一种打法,重新开始的那种感觉。想把(季后赛)全胜的胜率留给7号,重新开始。”
曾凡博(右)也回归CBA,加盟北京首钢。
除了张镇麟,19岁的曾凡博和22岁的王泉泽也将在这个赛季登陆CBA赛场。
从年龄上看,他们都还有足够的可塑空间和成长阶段,而CBA也将成为他们展现个人能力的一个试炼舞台。
其实不仅仅是这些从美国特训回来的年轻人,上个赛季的CBA联赛,就已经涌现出了不少抢眼的年轻人,包括了吉林男篮中唯一的“国字号”球员的姜伟泽,还有进入国家二队的上海男篮后卫李添荣,他们也都才22岁。
不仅如此,根据CBA官方的数据显示,新赛季CBA首次注册的球员63人,其中选秀大会产生20人,俱乐部自行培养43人。
这其中包括了来自CUBA的状元王岚嵚,还有“2004届国青第一人”刘礼嘉,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都有机会在这个赛季完成职业联赛的首秀。
新赛季的CBA联赛,能有多少年轻人真正崭露头角?这不仅关乎联赛的精彩程度,也连接着中国男篮的未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