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都是怎么保存尸体的?为什么一些化学试剂可以防止物品腐化?
秦始皇陵2000多年无人敢挖,居然与一个寡妇有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迎来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年,关键在他临终前的一年时间里,接连发生三件怪事,不仅导致当时人心惶惶,而且让秦始皇驾崩于沙丘,甚至于在秦始皇死后没多久,他辛辛苦苦建立的6国统一大业,也迅速土崩瓦解了。
秦始皇陵无法被盗的根源:水银河
即便是身为始皇帝的秦始皇,他也害怕自己在死后,遭到盗墓贼惦记,所以专门立下誓言:
“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
即便如此,依旧不放心的秦始皇,还在自己的陵墓之中,布置下通天法宝,令摸金校尉的望而生畏。
根据《史记》记载: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秦始皇,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司马迁短短几十个字,就将秦始皇陵内部豪华盛况,展现在世人面前一览无余。
简单点来说,就是秦始皇陵的地宫,足足穿越了三层泉水的深度,足见其规模之宏大。
而且采纯金属打造的棺椁,甚至于完全复刻了秦始皇生前的豪华宫殿,文武百官,以及规模庞大的军队,更有不计其数的金银珠宝,将整个秦始皇陵塞得满满当当。
除此之外,还有以水银浇灌而成的江河大海,而且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而且在墓穴之中,还有以人鱼膏做成的蜡烛,能够做到长明不灭。
为了能够在地下复刻大秦帝国的辉煌,秦始皇甚至把山川日月,江河湖海都搬到了秦始皇陵地宫之中。
其实对于所有的盗墓贼而言,不论是能把人打成筛子的机关弩,还是能够瞬间将人埋没在墓穴之中的流沙河,问题都不算太大,但就是这个据说深度有35米深的水银河,让即便是技术高超的摸金校尉,都不敢轻易挑战。
这是为何呢?
在秦始皇陵附近的当地人口中,一直有一个神秘的传说故事。
传说真正的秦始皇陵地宫,并没有在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封土层之下,真正的位置在南边的骊山之中,就是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的那个地方。
这里常年阴云密布,如果停一下脚步,仔细倾听,你会听到在地宫之中发出阵阵阴兵巡逻的声音。
而且伴随着一声又一声的金钟撞击声,秦始皇的棺椁,也会伴随着流淌的水银河,到达祭坛的位置,周而复始。
一旦棺椁到达祭坛之时,秦始皇在地下一天的工作也正式开始了。
当然这只是传说故事,那么真实的秦始皇陵地宫之中,到底有没有水银河呢?
神秘的秦始皇陵地宫,蕴藏水银河的秘密
于是自从1981年开始,伴随着秦始皇陵父亲兵马俑坑的不断发现,无论是传说故事还是在史记资料中,记载的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真相,也逐渐开始浮现出水面。
根据考古专家测量,如果整个秦始皇陵加上周围兵马俑坑,覆盖面积半径高达1.8公里。
即便是秦始皇陵主墓穴,覆盖在上面的封土层,厚度都高达51米,整个封土层的面积,整整相当于17个足球场的大小。
正常来说,秦国都城雍城,总面积也不过10.56平方公里,但是秦始皇陵的封土堆占地面积,根据史料记载,刚刚修成之时,面积也足足有25万平方米,后来经过2000多年的岁月变迁,雨水冲刷,现存面积也有12万平方米。
而且这还只是一个封土层的面积,都没算向外延伸的城墙,如果连城墙也算上,内城周长3.8公里,外城周长6.4公里,比现存的故宫还要大两个有余。
而我们所熟知的兵马俑坑,都远在城墙之外,静静守候着秦始皇陵。
如果算上所有周围的建筑物,我们就可以想象当时秦帝国都城的规模,毕竟就目前考古发现的建筑痕迹来看,在整个方圆56平方公里的地方之内,都在秦始皇陵的覆盖范围之下,换算成故宫面积也有78个之大。
如果秦始皇陵真正重见天日的那一天,必然会是震惊世界的第九大奇迹。
那么关键问题就来了,如此庞大的秦始皇陵规模,地底的水银河,又会有多大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