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项目奠基暨青岛蓝谷2023年四季度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青岛蓝谷总投资116亿元14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0亿元的全国首个标准浅海试验场——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奠基启动。

这次集中开工的14个项目,包括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一期)、农业农村部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生动物防疫技术研发中心等重大平台项目,千里新材高性能氮化硅制品产业化及总部基地等产业化项目,以及蓝谷CBD创新中心、温泉阳光酒店、七大片区市政道路等设施配套类项目,涉及科技、产业、民生等各个领域。

全国首个标准浅海试验场开工建设,为蓝谷海洋高端装备产业提供公共研发测试平台

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将聚焦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打破国内海上试验服务离散化、单一化的现状,以建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全面开放的浅海综合试验场为目标,针对海洋设备总体设计、原理原型、小试中试、市场准入等研发周期各阶段,提供咨询设计、仿真验证、试验测试、标准计量、检测认证等技术服务。创新建立海上试验技术体系,补齐质量技术基础短板,研究面向海洋设备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关键技术,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大幅度缩短我国海洋装备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和门槛。

(海上综合试验场效果图)

“国字号”重大平台——国家水生动物防疫技术研发中心落地,助力蓝谷打造海洋生物产业高地

参加本次集中开工的国家水生动物防疫技术研发中心是蓝谷引进的又一“国字号”重大平台,该项目已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的《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23-2025年)》,主要建设水生动物疫病研究综合试验基地、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综合实验室和外来与新发水生动物疫病研究实验室,专门从事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关键病原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并实现商品化,支撑我国水生动物疫病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提升我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水平,助推我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科学、高效的运行,对保障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提升我国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和新型疫控制剂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能力,扭转目前水产疫病防控产品落后于产业需求的被动局面,破解制约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应用的关键性难题。通过早期预防型水生动物疫病控制剂的生产、应用和推广,大规模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改变目前水产养殖疫病发病后再补救的疫病控制理念,保障养殖水环境安全、水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和人类健康,实现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推动我国水产养殖动物健康管理理念的革新和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的落地,将与2023年5月份建成启用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等重大示范项目一道,助力蓝谷打造全球深蓝渔业创新及产业化高地。

四大千亩产业园、三大城市更新板块加快建设,为蓝谷科研机构成果转化和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提供承载空间

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规划总用地约981亩,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其中项目一期已于2023年6月底主体封顶,本次开工的项目二期占地约201亩,建设标准化厂房约1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11条园区道路。计划到年底前,一期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期部分主体封顶,华赛伯曼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等9个项目入驻,海洋中药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启动运行,打造生物医药专业园区。

蓝谷CBD创新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商业、商务、研发、孵化、公共服务等设施,建设开放高效的创新服务综合体。同步推进位于CBD板块的即发创新中心、大任河文体公园等新建项目尽快开工,华录山东总部基地、国信综合体等在建项目加快推进,滨海公园三期竣工验收,打造蓝谷CBD核心区。

同时,其他各大板块也将同步推进。年内推动鳌山卫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园山东省海洋仪器仪表所研发基地项目开工,园区内山大南路西通工程等三条道路完成路基工程。温泉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园完成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启动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加快推进海洋信息产业园招商和园区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