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缺少什么样的人才?要怎么来引进这样的人才?
·数据专业是典型的新工科专业。传统工科强调动手能力,局限是缺乏发现问题、举一反三的思维。新工科则深化理论基础,增强创新意识,数据专业正是打破局限,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真正有创新能力的工科人才,提升升维思考能力。
·数据产业仍在发展初期,目前逐步回归理性。以好奇心和兴趣牵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当知识和观念能够随时更新,就能在数据中如鱼得水。
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是庞大信息系统记录下来的数据,数据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和规律,这些信息的挖掘有助于提升社会生产效率。数字经济时代需要怎样的数据人才?这些人才又该如何培养?
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周烜教授日前在接收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谈及数据专业的建设经验。他表示,国内数据人才缺口数百万,数据人才既要懂统计学和数学,又要能够使用计算机构建软件,还要跟上行业应用步伐。数据专业是典型的新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兼具扎实的数据科学理论功底、过硬的数据系统工程能力,并且能够深入应用场景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和提炼,运用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解决问题。
大数据行业在2010年左右形成一波热潮,人工智能的兴起又推动大数据进入新的高潮。数据产业仍在发展初期,目前逐步回归理性。周烜建议青年人以好奇心和兴趣牵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当知识和观念能够随时更新,就能在数据中如鱼得水。
数据人才缺口数百万,华东师大新设8门课程提升三大能力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要素,正促使传统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周烜介绍,自2010年起,大数据行业逐渐兴起,大量业务线上线下结合,数据越来越触手可及,数据积累速度越来越快。要让数据产生价值,提升业务效率、生产质量和用户体验,就需要专门的大数据人才。
这些数据人才包括数据科学家、数据工程师、数据架构师、数据产品经理等。数据科学家连接数据与应用需求,通过建模发挥数据作用;数据工程师主要构建数据处理系统;数据产品经理挖掘业务痛点,从应用中寻找数据需求。但周烜表示,我国数据人才缺口达数百万。
“数据”被高校作为一门专业开设始于2010年以后。2023年,美国纽约大学率先推出数据科学硕士项目。随后,中美各大顶尖高校相继开设。华东师范大学自2023年起与工业界广泛接触,坚持“应用驱动创新”,启动硕士培养。
由于本科生培养需要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专业建设难度比“锦上添花”的硕士项目更大,因此数据本科专业的设立比硕士专业滞后多年。
我国教育部在2023年增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下称“数据专业”),开启国内数据本科专业建设。为优化本科专业结构,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教育部引导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办学能力,加大大数据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2023年新增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点196个、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点25个。至2023年我国已有超600所高校开设数据专业。
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建立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年开始招收“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本科生,新设8门核心课程。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