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当日收盘,A股医药生物板块涨1.93%,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涨幅居前。概念板块方面,中医药精选指数(8841367)、仿制药指数(8841087)涨超4%,新冠特效药指数(8841560)上涨3.36%,创新药指数(8841049)也上涨2.54%。

不止A股,H股医疗保健板块周二也强势上涨。Wind数据显示,阿里健康(00241.HK)涨超9%领涨蓝筹,科济药业(02171.HK)涨超20%,荣昌生物(09995.HK)涨近20%,信达生物(01801.HK)等多股涨超10%。

拉长时间线看,自10月12日盘中探底后,A股医药生物板块持续反弹。相较10月11日收盘的7954.87点,截至10月18日收盘,医药生物板块一周累计上涨14.16%,报9081.03点。

综合来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受集采政策落地好于预期、龙头业绩超预期,叠加估值和基金持仓处于低位,医药股近期表现突出。

政策面+估值多利好驱动

上周三以来,医药板块持续反弹,细分行业轮动上涨。Wind数据显示,近5个交易日中,超九成个股实现上涨。其中,惠泰医疗(688617.SH)、迪瑞医疗(300396.SZ)等个股在近5个交易日内涨超50%。

各路资金也在加速流入医药生物行业。兴业证券科创研究小组指出,近期、公募、私募和外资等多类资金先后流入医药股。其中,公募基金于8月末开始加大对医药生物行业的配置比例,领先医药股回升一个月左右,但近期公募基金的医药仓位有所回落。9月中下旬起,外资、私募基金和两融资金也逐渐加速流入医药生物行业,和本轮行情的节奏较为同步。

消息面上,近日集采相关利好消息不断。一方面,10月15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到支持企业参加集中带量采购。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家、省级药械集中带量采购,按中标总价的3%予以奖励,单个品种最高奖励不超过300万元。

另一方面,国家医保局近期连续公开80项对全国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建议提案的答复,覆盖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中医药、辅助生殖、罕见病药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对集采和医保谈判两大医药政策的进一步解释,向医药板块释放出积极信号。

长盛基金认为,政策温和化迹象明显,这是此次医药反弹的最主要催化。从4月份创新药谈判后续续约规则明确开始,医药政策开始回暖,之后的种植牙集采政策、创新器械不纳入集采的政策、江西省联盟生化诊断试剂集采政策、福建省电生理集采政策,都表明在经历了前期的摸索之后医保的集采政策在慢慢变得理性,对企业业绩的短期冲击和市场情绪的冲击都在边际改善。

“药物板块估值自年初起一直处于历史上的最低分位,估值水平不断创出新低,但是大部分医药企业的业绩增速并没有出现下滑的状况,反而有不少企业在疫情集采的双重压力下慢慢在向疫情集采前的业绩增速恢复,不少子行业依旧保持高速的业绩增长,医药行业本身的基本面健康强劲。”长盛基金进一步指出。

海通证券同样认为,近期医药板块显著回升,与医药板块估值当前处于历史低位(医药板块相对于全部A股的相对溢价率80.93%)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