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发展的重点是哪里?上海为什么成为了最重要的城市?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集体采访。 本文图片 新华社
二十大新闻中心10月18日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举办第二场集体采访。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代表团新闻发言人介绍代表团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澎湃新闻记者现场提问,自2023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请问三省一市四地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各扬所长,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
澎湃新闻记者在分会场提问。
上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上海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代表说,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上海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抓住“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重点体现在“一个强化”“四个聚焦”。
“一个强化”,即强化功能辐射。上海的发展不能仅仅满足于一城一域发展所需,而是要把我们的服务更多地辐射到更多城市、更大地区。这方面我们深化“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在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制度型开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发展。
“四个聚焦”:一是聚焦重点领域协同推进,二是聚焦重点区域实现率先突破,三是聚焦重大项目强化落实,四是聚焦重大平台深化合作。
第一个聚焦围绕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生态发展等方面,我们三省一市统筹政策措施,凝聚发展合力。第二个聚焦,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为先手棋和突破口,争取更多承担国家改革试点任务,放大改革创新的效应。第三个聚焦是用项目化来推动一体化,我们制定了跨区域的“三年行动计划”,列出了重点项目清单,包括相应的责任制,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的建设成果。最后是平台的强化,我们用好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G60科创走廊等城市合作平台,共同助力一体化氛围的形成。
赵嘉鸣说,目前,长三角一体化各项工作正在全面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明确的78项创新任务基本完成,长三角科技创新的共同体建设也顺利启动,其中相当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取得了重大成果。同时,相关区域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方面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如百姓普遍关心的医保一卡通问题,现在异地门诊可以直接结算。
“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讲,长三角地区发展越来越快,生活越来越好,这是大家的心里话,也是大家共同的感受。”他说,我们坚信,在总书记的领航和指引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实。上海将继续努力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还要提供更多的服务。
他表示,上海将和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各展所长、相互赋能,把长三角一体化不断地推向深入。要在科技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形成有影响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生态绿色的不断发展等方面担起应有使命;要更好地代表国家,既勇敢地参与全球竞争,更大力推动国际合作。
江苏:更好地把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生态环境建设、民生事项做好
江苏代表团新闻发言人,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说,江苏作为长三角区域内的重要省份,我们始终胸怀“两个大局”,扬江苏所长,展江苏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布局中,发挥了江苏作用,贡献了江苏力量。江苏在参与和推动这个战略实施过程中,重点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着力构建国家战略的实施体系。密切跟进国家规划纲要,制定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同时我们还围绕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特点,与其他兄弟省市一起组建了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四个产业链发展联盟,有力支撑了国家战略的实施。
第二,持续增强制造业优势。积极打造一批集聚型“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空母舰”,同时为推动每一条产业链做大做强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从而通过整体做大做强产业链集群和每一条产业链,来夯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经济基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