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带乡亲共同致富

■ 周礼根 江西万载 某制鞋厂负责人

我是一个80后返乡创业人,现在每天白天忙工厂,晚上回去陪家人,日子忙碌、充实、安心。说起为什么要回来创业,我最初的想法就是为了能够陪伴母亲和孩子。从2005年起,我和妻子就一直在外打工,母亲带着3个孩子留守在家。到了2023年的时候,母亲也年近70岁了,身体不如以前。我俩虽然打工攒了一点钱,但家里一老一小有什么事情根本顾不上。

这些年每次回家,我发现家乡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就萌生了回家创业的想法。鞋业加工是我的老本行,同村有几个朋友都在浙江开办鞋厂,原材料、加工、销路不成问题,加之近几年家乡的烟花爆竹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用工大大缩减,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又因为要兼顾家庭不能外出务工,困在了家里,恰好鞋业加工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

2023年5月,我和妻子辞职回家,用打工攒的30多万元租厂房、买设备、谈合作,一切准备就绪后,发现招不到工人。因为是新办的厂子,很多人都担心不靠谱,工资发不下来,不愿来上班,我们就一户一户地上门招工,总算招到10多个人。就这样,30多台机器,10多个普工,1个管理人员,厂子总算是搞起来了。后来潭埠镇政府了解这一情况后,派干部到我们厂详细了解生产情况、用工要求和发展需求,组织镇村干部一起帮忙宣传,引导和推荐条件符合的人员到厂里来做事。有了政府的帮忙,来厂里做事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厂子也慢慢走上正轨。

今年是我返乡创业的第三个年头,原材料供应和销售市场都已经稳定,年产值300多万元。用工也不愁了,厂里每天有80多人做事,领材料回家做的有20多户,年发工资200多万元。今年我又租下一个更大的厂房,为下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做准备。

未来,我希望能够带动更多和我一样要照顾父母、孩子的家庭实现家门口就业。

本报记者 朱 磊采访整理

第三次创业的坚守与突破

■ 赵武阳 北京 升哲科技有限公司CEO

2023年,我决定再次创业创办升哲科技,这也是我个人第三次创业。

从0到1的过程很艰难,但我始终坚信,日拱一卒的坚持,永远是打开梦想之门的金钥匙。从3个人3台电脑开始,我们怀着对技术的热忱以及对实现自身价值的渴望,经过8年多的不懈努力,我们在物联网以及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成功入选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回想起来,最初选择物联网赛道可谓是“九死一生”。当时,传感器设备已经有很成熟的技术方案和市场,作为一家初创企业,我们想要从头开始通过自研做芯片、做基站,这一思路在内部产生了非常大的争议,但我最终决定搏一把。终于,经过4年多的研发,升哲实现了物联网芯片、传感器、基站和云端平台的产品线的打通,也让我们松了口气。

这几年,我跟团队走访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城市和地区。在全域数字化服务落地项目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和很多管理部门都有深度的沟通,也深入思考了基层所面临的现实难题。

例如,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是跟湖北宜昌本地的流调工作人员沟通发现,他们每天需要拨打成百上千个电话,但会面临空号、关机、不配合等情况,压力非常之大。我跟几位技术同事一起沟通,认为这是技术可以更快速帮助解决的问题。经过努力,我们自研的“漫入调查系统”直接将人工工作量降低80%且系统处理的时效性达到“秒级”,大幅度帮助基层防疫人员提升了工作效率及筛查精准度。

升哲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一直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以及北京中关村为我们这样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的滋养。未来,我们仍将坚持创新,继续深耕底层技术研究,推动城市数字化应用的大规模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