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的推广有什么意义?推广语言文字的方法有哪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信息交流、沟通交往和传递情感的纽带,其推广与普及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如何继续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有效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添翼,是语言研究者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本文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从南疆某高校的国家通用语言取样调查情况入手,分析了被试的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情况,旨在探索新时代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路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承载着增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感认同、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激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热情的价值意蕴。
增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感认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丰富的语言资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与中华文化的弘扬传承一脉相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弱到强的发展相伴而生。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我国文盲率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0%以上降至4%,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已达到80.72%,使用规范汉字的识字人口比例超过95%。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能够帮助各族人民及时了解国家各项政策方针,共享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符号的各种资源;凝心聚力,增强各族人民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感认同;守正创新,以语言之力助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随着国家影响力与日俱增,提升国家语言战略的要求日益迫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整体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促进了国家通用语言走向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边疆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边疆地区依靠连通内外的区域优势,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通用语言,有效促进中文进入沿线国家教育体系中,成为主要国家外语教育语种之一。因此,要让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也能享受到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带来的“红利”,从而不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走向国际化、成为国际性语言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激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热情。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路径,将书法、诗词、经典诵读等中华传统文化纳入教育体系,进而巩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长效机制。近年来,语言作为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新疆南疆地区积极开展农民夜校、国家通用语言的培训,在提高劳动者国家通用语言水平的同时,为拓展就业渠道和获取人才资源市场主动权增加优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获取科学文化的重要资源,帮助当地居民通过网络信息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并追加自身社会价值,促进当地居民外出求学、务工、经商,增强低收入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这些促进各族群众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意识转变,激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热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