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兴邦在考古方面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10月21日下午16时45分,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逝世,享年100岁。石兴邦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他一生倾注心力最多的是中国史前考古研究,创立了半坡考古范式,是中国全景式聚落考古的开创者。学界评价称:“石兴邦先生的学术人生,由半坡出发,跨入史前时代,对中国史前文化整体框架和中国文明形成的研究,提出独到的解构理论,深刻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和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卓越贡献。”
石兴邦
讣告显示,石兴邦先生1923年10月生于陕西耀县,先后工作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社科院、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为中国史前考古做出了重大贡献,是陕西考古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考古学会会长、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入选首届“陕西省社科名家”,荣获“中国第二届考古学大会终身成就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石兴邦先生先后主持或参与发掘了辉县琉璃阁、西安半坡、沁水下川、临潼白家等重要遗址,出版《西安半坡》《临潼白家》等十余部学术专著。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促生了中国首座遗址博物馆。
讣告称,先生务本求真、知行合一,对考古事业饱含深情,创建了以社会人类学方法诠释考古遗存的科学范式,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躬耕田野,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为陕西考古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石兴邦先生的逝世是陕西社科界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考古学界的重大损失。”
《石兴邦考古论文集》
《石兴邦口述考古——叩访远古的村庄》
石兴邦于1949年考入浙江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先后师从人类学家吴定良先生、考古学家夏鼐先生。
1950年,石兴邦随夏鼐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53年,一处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古代人类聚落遗址被石兴邦发现。1954年至1957年,由石兴邦主持,考古工作者先后对该处遗址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发掘,使这个有6000-67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得以面世,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发掘出的古人类完整的史前居住遗迹。1958年,我国首座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建立,目前仍然展示着当年石兴邦先生提领发掘的成果。2023年10月,西安半坡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