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沔市属于哪个省份?横沔市的发展怎么样?
业内的共识是,城市更新如同城市这一有机生命体的新陈代谢过程,目的是要再生,重新获得生命,使生命能够得到扩展和提升,而不仅仅是用更新的手段使其焕然一新。它的对象是历史建成环境,是实体空间和文化空间的融合。
如何看待历史、看待时间,这是决定一个城市更新项目价值的更高级的维度。也正因为这样一种难得的命题,促成了一场罕见的大师对话。11月1日,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伍江、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俞斯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章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伟强、上海申迪(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锦屏、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陶天海等学界、商界知名人士齐聚横沔,共同解读当代城市更新下的横沔模式。
横沔,不同于过往任何一次城市更新,它代表着本土水乡生活的全面复兴,代表着有别于以往古村镇商旅化的另一种表达。它从历史中走来,又即将成为超越时代的存在。
文化复兴,穿越时光的水乡生活
大国崛起必然伴随着本土文化的觉醒,在建筑上,多年前大行其道的法式外立面、罗马柱,正被替换成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在生活方式上,流水潺潺,坊巷曲折,倾心的是儿时记忆中的场景。
所以国人心目中的理想家园,如当初武陵人觅得的桃源一样,它的珍贵,不仅在于桃花、村舍和水川,更在于那份悠然自得。目前很多古村镇的城市更新美则美矣,却更适合旅游而非生活,始终少了当初的静谧和天然,这种缺位是遗憾的。
横沔,低调了上千年,这一次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走入人们视野。这里曾经水路纵横、贸易繁荣,成为川沙、南汇的重要商品集散地。2005年被列入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从此奠定了优质江南水乡的底色。在新一轮的城市更新中,占地约60万平方米的横沔被提上日程,开启了以东方文化为主导的崭新未来。
在规划的畅想中,横沔不是塑料感十足的人造小镇,而是极力保护着一砖一瓦,进行分类标记,经由清洗、修缮,再以对待文物的方式修旧如旧、一一复原;同时它又是“向史而新的”,用现代建筑语言表现建筑在历史中的延续性,展现时代特征,满足当代生活需求。它不是文本里的下一个“某某”,这里东方水乡的风韵是原生的、实存的、无需想像的;它追求“慢、静、雅”,杜绝喧闹拥挤,留存三港四街六桥的原始形制和烟火气息又融合了现代生活美好愿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