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养老金补发的钱什么时候可以到账,原来是这样的
养老金补发陆续到账!有人几千,有人几百,还有人没收到,咋回事
时间进入10月底,今年养老金补发的消息受到退休人员的关注,部分退休人员表示已经收到了补发的养老金,比如四川绵阳、达州等地的退休人员分享了补发的养老金已经到账的好消息。不过,补发数额有多有少,有人几千元,有人几百元,也有不少退休人员表示还没有收到补发的消息,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依次解答大家最关心、最疑惑的问题,看看此次是为什么要补发养老金,为何有人几千,有人几百,还有人没收到,哪些退休人员能够参与补发,补发标准是多少,怎么计算的?
第一,本次是为何补发养老金?哪些人能参与补发,哪些人不能参与补发?为何有人已经到账,有人还没有收到补发消息?
本次补发养老金是由于部分退休人员原本少发了部分养老金,如今进行重新核算补发。主要涉及今年一月份以来新办理退休的企事业单位和领取职工养老金的灵活就业人员。这部分退休人员在办理退休时,计算养老金的公式里,需要用到养老金计发基数,计发基数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动的数据。
一般来说,今年退休的人员需要用到今年最新的计发基数,计发基数越高,养老金也越高,各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计发基数有高有低,同时,计发基数通常每年都会有所增长,不过,最新的计发基数确定的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下半年,因此,各地一月份新办理退休的人员仍然采用的是去年的计发基数计算的养老金,相比用新基数计算就少发了部分养老金。
目前已经有至少22个地区确定了今年最新的计发基数,各地区开始陆续启动重算补发工作,所以本次养老金补发各地进展不同,导致有的退休人员已经补发到账,有的还没有收到补发的消息。没有收到补发消息的退休人员,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所处地区还未启动补发工作,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因为你不在补发的范围,比如你如果是2023年12月之前退休的人员,或者是属于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的退休人员,都是不在补发范围的。只有今年一月份以来新办理退休的企事业单位和领取职工养老金的灵活就业人员,同时养老金是用2023年的计发基数计算的,才能参与重算补发。
第二,本次养老金补发的标准是什么,怎么计算的?为何有人几千,有人几百?
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主要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组成,计发基数影响的主要是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具体计算公式为:
基础养老金=所在地区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x社保平均缴费指数x账户前工龄(视同缴费年限)x过渡性养老金计发系数。(注意:各地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式略有差异)
补发多少养老金,是严格按照以上计算公式计算的,因此,由于退休人员退休月份不同、缴费情况不同、工龄不同、所处地区计发基数水平和增长情况不同,等等,导致补发到账的钱数有多有少。有人几千,有人几百都是很正常的。下面,我们举例计算看看。
假设老张今年一月份在四川办理退休,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为1,缴费年限40年(含13年视同缴费年限),有过渡性养老金。按照四川去年的计发基数7379元计算,老李的基础养老金为7379(1+1)÷2×40×1%=2952元,过渡性养老金为7379x1x13x1.3%=1247元;按照四川今年的计发基数7822元计算,老张的基础养老金为7822(1+1)÷2×40×1%=3129元,过渡性养老金为7822x1x13x1.3%=1322元。新基数计算的养老金比去年的基数计算的养老金每月高出252元,一月份办理退休,补发10个月,一共2520元。
假设老李今年4月份在四川办理退休,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为0.6,缴费年限20年,没有过渡性养老金。按照四川去年的计发基数7379元计算,老李的基础养老金为7379(1+0.6)÷2×20×1%=1181元;按照四川今年的计发基数7822元计算,老李的基础养老金为7822(1+0.6)÷2×20×1%=1252元,新基数计算的养老金比去年的基数计算的养老金每月高出71元,4月份办理退休,补发7个月,一共497元。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两人由于退休月份不同、缴费情况不同、工龄不同,导致最终补发的养老金一个几千,一个几百,相差两千元左右。退休人员具体补发多少养老金,还得以社保部门实际计算为准,以上计算仅供参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