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和创业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
如果你计划创业,却还在思考产品点子,奇绩合伙人曹勖文2023年5月线上的直播分享可能会有帮助。
勖文是一名连续创业者,两次被YC录取,参与创立的Echo Lockscreen被微软收购。在奇绩创业营,他通常为创始人的PMF(Product Market Fit)框架出谋划策。
创业的核心是什么?
首先我抛一个问题:卖大饼算不算创业?(当然我没有任何不尊敬卖大饼行业的意思,只是单纯发问,它到底属不属于创业?)
大家可以思考几秒钟,我先抛一个结论:卖大饼它属于做生意,但不是创业。
很多做生意的方式都不属于创业,原因是它不能实现递增效益。不能实现递增效益的业务都不算是创业。
我先把结论放在这里,具体的我会接下来跟大家解释。
什么是递增效益?有的同学可能是第一次听这个词。
反馈循环就像春夏秋冬一样,是我们一直在经历的一件事。自然界有两种反馈循环,一种叫负反馈循环,比如说人处在非常热的环境里,身体会自动开始冒汗排热,越热的地方排汗越激烈,这就属于一种负反馈循环;还有就像弹簧,你拉得越多,它的反作用力就越大。
负反馈循环一直是农业文明当中的一种主旋律。在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里,从农业文明到工业信息文明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传递的观念里也一直在强调循环、强调周期,比如说“四季往复”、“分久必合”、“盈满则亏”。所以说效益递减是我们大自然的一个常态,大多数的生意也都是效益递减的。
大家可能都听过亚当·斯密的“无形的手”(Invisible Hand),它的效益递减或者说负反馈循环,就体现在高利润会吸引来更多的竞争,而强竞争导致它的高利润消失。
卖大饼就是这样,会效益递减:卖大饼的人越多,它的利润就越少;不管是自己卖的还是别人卖的,饼卖得越多,最终利润肯定都是越来越少,所以只能把它算做生意。
另外一种反馈循环是正反馈循环。正反馈循环正好跟负反馈循环相反,它会不断地放大变化。
比如说我们今天的温室效应。因为温度升高了,导致我们很多地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得越来越高之后,导致温度也越来越高了。这就是一种正反馈循环。
正反馈循环会使系统不均衡、不稳定。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今天的城市有产业集群。为什么很多产业都聚集在很小的一块地方?在国内可能就是北上广深,在国外,比如说信息科技产业,那就是硅谷。
为什么它会这么分布?为什么那些地方房租越来越高,大家却反而是越来越想去那里定居?
当这些城市产业集群出现的时候,会吸引一些类似的公司过去,接着这批公司会一起把越来越多相似的公司都吸引过去,最终就像黑洞一样,把这种变化不断放大。
为什么信息工业没有平均地分布在世界各地,而是聚集在了一起?这其实也是一种正反馈循环的体现。
有些学生物的可能会想到,生命的出现本身也是一个正反馈循环。因为有一些催化剂可以催化自己的生产,后来这种催化剂越来越多,导致反应越来越快。这也是一种正反馈循环,这样的变化会使原来的系统变得不稳定,从而颠覆原来的系统。
这个世界上,正反馈循环其实往往是偶然,不是常态。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不可能一直处在被颠覆的过程中。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这样的偶然确实逐渐变得越来越多了。
大家可以看一下上边这张图,展现了上个世纪一些消费科技被采纳的速率,比如说电话、汽车、电冰箱、微波炉、收音机等等这些新的技术。
大家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早期,它们有一个很明显的指数型增长曲线,这种指数型增长曲线随着时间进展会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因为技术的进步让正反馈循环出现得越来越多。每一回正反馈的出现都会颠覆原有的系统。
其实创业公司就是这样的存在。说白了,创业公司就等于正反馈循环的驱动器。
我们再来看一下典型创业公司的增长曲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