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美国和我们在搞基建这一块的意愿,其实有着本质的不同。

站在我们的角度上看,08年4万亿大刺激,根本上帮助我们走出了美国次贷危机带给我们的影响,就在那一年,我们的外贸数据腰斩,在经济几乎疲软之下,不得已我们拿出了“底牌王炸”,以刺激经济。

这一举措不仅帮助我们走出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还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全球经济火车头的作用,帮助全球经济在08年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

而那一年我们之所以要搞4万亿的经济刺激,之所以要搞基建,本质上是因为外贸不行了。

那外贸为什么不行了呢?

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房地产贷款不分收入阶层,银行随意贷款,造成了大量的坏账,进一步影响到了美国银行业和股市,从而又影响到了全球经济。

这就导致了,美国在那一年里,没有太多的钱消费我们的商品,大幅降低了我们出口到美国的商品,08年正是我们加入WTO的第七年,那时候我们的经济组成很大依赖外贸和出口。

美国经济不好,连带着我们外贸腰斩,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但这,依然无法解释为什么美国不加大基建。

首先我们得知道,搞基建的好处是什么。

表面上看,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万古不变的真理,搞基建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既可以改善交通环境,还可以提振就业数据,改善人们的经济状况,更重要的是基建反映到经济数据上,那其实就是经济增长的一种体现。

这几年我们的高铁、机场、各种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今天极低的快递打下了成本,为什么我们能够免邮?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发达。

搞基建一部分降低了经济交流的成本,今天从成都到上海哪怕是坐高铁,也只需要短短的一天时间就能够到达,这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效率一高,自然产出也就会跟着提升。

另一方面,基建还带动了就业,大量的建筑工人有了工作,有了收入,他们就会消费就会吃穿,这又拉动了经济的增长。

从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搞基建几乎是百试不爽,每每遇到经济瓶颈的时候,我们都会大力发展基建,轻轻松松拉动GDP,这种效果也是非常快速且令人满意的。

但美国和我们在这一块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有哪些不同呢?

第一点,美国已经过了搞基建的年代了,或者说美国的经济结构已经不允许美国再搞基建了。

今天如果你出国,去到那些发达国家,你会看到他们的机场、火车站都是上个世纪的建筑和设施,看起来非常老旧,没有我们焕然一新的感觉,这当然可以说是他们的经济不好或者说是市政在这一块的投入不够。

但换个角度来看,其实也说明,早在上个世纪,美国的基建其实都已经搞得差不多了。

要知道,作为老牌的发达国家,今天我们走的这些路子,从基建到房地产,美国早就已经走过了的,美国早在上个世纪就搞起了大基建,美国911事件中撞毁的大厦,其实就是上个世纪的产物,在当时是美国第一高楼。

其实在经典电影《金刚》中,我们也能够从中窥见这座高楼在上个世纪的模样。

同样的道理,美国纽约的地铁是多久的产物呢?其实也是百年前的产物,今天很多人说纽约地铁老旧脏乱不堪,那大概也是因为百年间过去了,墙壁也好设施也罢,翻修的水平肯定没有全新修建的水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