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谜可能只有内行人才懂。问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外行人,而且对房子的内幕是完全不了解的人。只是在生活中看到了到处都有烂尾楼,却不知道他们这么烂着真正的意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看到各县市,各省级有很多房子都烂在那里,从外观上看,房子的地基早已打好,房子的主体架构都已经完成了,甚至有些建筑都已经挂上了封顶大吉的标志了,也就是说,那些房子都已经封顶,只是还差一点钱把房子的内饰和外饰简单修整下就可以完美的交房了。

可偏偏我们看到的现象都是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实际上并没有我们这些外行人看到的那么简单。其中的内幕都是环环相扣,就如死结一样,最终让老百姓活活的买单。

那这些烂尾楼都建到这个份上了,为何不再投一点钱把它建好来呢?开发商难道不知道这么做会让购房者痛苦,让自己的名声搞臭吗?

只能说大家把开发商想得太好了,想得太单纯了,他们在乎的不是这些,他们在乎的是如何从老百姓中捞到更多的利益。

先带大家普及一下预售房制度的利害关系

1988年,有商人看重了中国的房地产,便开始大搞包地开发,一时间建起了多栋楼盘,却发现已经盖好的现房并没有人来买,让商人们捉襟见肘,一时间没办法回款。

经受了第一批吃螃蟹吃亏的人后,国家也开始为这些商人着想,各地政府在国家出台的房子预售制度后,纷纷响应,目的就是更好更快的推荐房子的销售,也能让开发商能把房子卖出去,成本能赚回来。

自从房子预售制度开始后,开发商越来越多,他们的积极性变高,开始利用预售制度,把房子的地皮买下后,就开始申请毛坯房预售,或者有些开放商担心购房者没有看到房子建设的进度,干脆把房子先建到一半,再开始申请毛坯房预售。

这个时候,很多购房者便看到了买房的希望,于是纷纷开始去看沙盘,过去的沙盘很简单,有些人简单看了看之后就把房子买了,首付交了,贷款办了。

就是这么一个房子预售制度,让开发商有机可乘,他们在房子基本还没完成之前就已经把房子买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开放商等于资金回款差不多了,也慢慢失去了继续建房子的动力。

他们也知道,此时的房子都已经不是自己的,需要靠什么来维持他们继续盖下去的想法呢?

很多人就开始反驳我了,认为我们买房子的钱并没有到开发商手里,其实大家完全不了解罢了。

按照国家出台的预售房制度的要求,卖房的钱是不允许挪用的,必须将这笔钱用在楼盘的专项项目上,比如房子的继续建造上。那么这项专项资金就会流入银行监管部门,由他们来独立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