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析 | 关于媒介公信力,你必须掌握这些论述(下篇)
媒介公信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有偿新闻频见
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工作者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向被采访对象索取报酬的活动,包括了有偿新闻与有偿不闻,有偿不闻是比有偿新闻更为恶劣的一种情况,前者可以说是花钱打广告,严重一点造成了虚假信息。而有偿新闻确实发生了重大事情之后记者收到封口费使事实不予报道,严重动摇了公信力的根基。
(2) 虚假报道难禁
一些媒体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背弃了媒介人应有的道德,炮制虚假新闻,以求轰动这种行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3) 不良广告泛滥
广告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始终存在。
(4) 低俗之风越烈
为了吸引眼球,追逐广告收益率与节目收视率,一些不良商家无德媒体,屡屡触碰审美与道德的底线,将一些充满低级趣味的、毫无审美性可言的节目推出。
(5) 媒介失语时发
媒介失语,主要指媒体对发生的新闻事件没有进行报道,或没有针对大众迫切需要了解的事件真相给予报道,针对重大新闻事件和突发事件,媒介集体失语成为普遍现象。
提高媒介公信力的对策
建立健全新闻媒介自律机制与他律机制
1
提高媒介公信力对策加强自我约束,强调行业控制,将会有利于整个媒介体系的发展,提高媒介的社会公信力。当前对媒介的监督已经有很多方式,例如: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产业部、各级政府监督以及大众对媒介信息的反馈等,但是进一步提高监督力度,并为大众所认可,才是确保媒介保持公信力的长久的外在力量。
加大政府信息的开放力度
2
政府某些信息的不透明,民众与政府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对公信力问题的认知,将推动政府使用媒介衡量的基本准则和要求,为改善和提高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和地位,树立公正权威的形象带来积极影响。同时,政府的宣传是通过大众媒介途径来进行的,政府能否的能否按照所宣传的进行管理和运作,也将影响到承载这些信息的媒介在公众心中的公信力。
提高媒体的资深素质
3
媒介所处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媒介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的队伍素质。吸纳专业性人才,培养整支队伍的专业性。录用一批专业性强、道德素质过关、自身素质过硬的新一代新闻人。在新闻信息的报道中,做到“三不报”,“三报”:虚假信息不报,低俗信息不报,失实信息不报:报道公正,报道公平,报道公开。在媒介信息反馈的过程中,认真听取大众的意见与建议,了解大众对信息的需求,确保自身公信力长久不衰。
严把舆论观,坚持“三贴近”
4
媒介的公信力如果是媒介的核心,社会责任可以说是媒介的灵魂。媒介在新闻报道中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牢固占领舆论阵地。
在信息时代,媒体作为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传媒业竞争日趋激烈,媒介公信力已然成为媒体最宝贵的财富,对公众来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对媒体有了更大更宽的选择面,只有具有高公信力的媒介才能够获得公众的青睐。因此,提髙媒介公信力势在必行,要以公信力建设为基石,履行媒体社会责任,提高媒体品质,促进传媒业健康良性发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