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买买是拼多多的公司吗?和当年的粉象生活有什么区别?分析群买买的
群买买是拼多多的公司吗?和当年的粉象生活有什么区别?分析群买买的运作模式
一、前言
拼多多这家公司还真有点意思,搞产品取名字很喜欢搞ABB模式,不过这样的名字确实很好记,当然也很好传播。
难道算命先生给算过,ABB的取名大法比较容易成功?比如当年拼好货和拼多多合并以后依然采用了拼多多的品牌,这不就成功了麽。
而现在他们又推出了两个新产品,分别是“快团团”和“群买买”,在6月和7月我还真用心深入研究了这两个产品,算是有点个人小心得吧。
简单来说快团团就是一个团购的SAAS工具,对标之前很火的一个产品“群接龙”,快团团主要是用来帮助社区团购的团长和源头供应链的商家快速搭建自己的团购。
通过私域流量进行拼团和卖货,系统内还有代理分销帮卖制度在,非常的灵活好用,今天就先不阐述快团团了,后面有机会我在写,这个产品也是很牛逼的。
今天这篇文章咱们主要讲群买买,这是拼多多推出的社交电商平台,聚焦于品牌特卖,通过社交代理分销的机制运营(干过代理淘客和社交电商的一听应该就明白)。
最近这段时间我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多次推荐了拼多多旗下的社交电商小程序“群买买”,一堆朋友都跟着我注册并且玩起来了,有的人还赚到了几百上千块的佣金收益。
目前做的最好的一个是每天有近3000的收入吧(包含自己卖货和旗下店主的抽成收益),而我自己到目前测试了一周,收益大概接近3万这样子的水平,现在每天有近6000的收益,当然还在进一步的增加之中。
偷偷告诉大家,我认识的一个某互联网大佬,现在已经都财务自由那种,最近也是疯狂的在玩“群买买”,已经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6月底在上海还和这位大佬面聊过,通过多方面的分析我们都一致比较看好这个产品。
见面的时候我问“你都这么大佬级的人物了,财务也都自由了,还赚这点小钱干什么?”
你们猜他怎么回答我,他说“我深入的去玩这个,包括我自己也买了很多,其目的是为了深入的了解拼多多的一些业务,未来合适时机要重仓拼多多的股票”。
听完他这么讲我就明白了,人家大佬为了买拼多多的股票都如此下功夫、费精力的来研究和琢磨,看来这就是为什么他能成为大佬的原因啊,佩服之极。
另外,最近身边的一堆淘客朋友,还有一些电商行业的从业者们,包括京东、唯品会、阿里的的朋友们都在问我:“老胡,我看你最近都在疯狂的玩这个群买买,这个产品到底有多神奇,背后到底有哪些逻辑,我们表面上看和其他的社交电商没什么区别呀,能不能详细讲讲?”
随着问的人越来越多,我也不可能每个都单独来解答下,另外最近咱们淘客公园里有很多的圈友也在跟着我们一起在玩这个群买买,所以我就专门安排时间来写一篇我对群买买的解析看法。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清楚的了解这个项目对于拼多多的战略意义和背后逻辑,感兴趣和有条件的可以更早的抓住红利期和窗口期入场去玩。
当然本文中有一些观点是我和拼多多官方的人沟通后了解到的,还有一些是我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大家如果看完后,有不同的看法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下面咱们正式开始讲。
二、拼多多为什么要做品牌货这件事?
拼多多自从2023年8月成立以来,至今已有近6年的时间,短短几年借助微信生态快速崛起,现在的拼多多日活用户位居第一、日订单数位居第一,年度活跃买家位居第一,到目前已经拥有8.24亿年度活跃买家,超越了阿里,成为了最大的电商购物平台。
虽然已经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但是拼多多给所有国民的印象仍然是低端、LOW逼、假货横行的标签非常严重,至今仍然有很多主流人群不愿意通过拼多多购物。
所以从2023年开始,拼多多上线了“百亿补贴”,想逐步提升在用户心中品牌商品的购买心智,做品牌上行,这和前些年淘宝为什么要做天猫商城的逻辑一模一样。
当年淘宝已经变成了国内第一大购物平台,但是也和今天的拼多多一样,面临产品低端、LOW逼、假货横行这些严峻挑战,所以2008年开始马云就在琢磨并筹备组建了淘宝商城(天猫的前身), 做品牌货,让消费者买的更放心,同时挖了著名电商人,原当当网COO黄若来做天猫商城的创始总经理(花名黄药师)。
只不过黄药师呆了没多久就离职了,后面是逍遥子临危受命接了天猫CEO的位置,在此之前逍遥子的职位是淘宝网的CFO。
2008年接手天猫以后,在他带领下,淘宝商城高速发展,成为阿里集团最重要的业务之一,因为天猫的成功整个阿里的电商业务也开始扭亏为盈,可谓大功一件。
而逍遥子当年为了把天猫做起来,发明了至今都还存在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通过双11这一招将天猫打造成全球最大的B2C平台之一,也是由于这样的突出成绩,后面他才担任了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阿里巴巴合伙人等这个阿里集团重要的掌门人角色。
上面穿插了一段天猫的故事,主要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拼多多做品牌上行这件事战略意义,下面我们接着接续来讲正题。
其实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拼多多的今天就是2008年的淘宝,大家这么理解就可以了,做品牌化消费上行这条路不论是从消费者端考虑,还是从拼多多本身的战略发展和盈利角度考虑都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要做的。
于是这两年做了很多的努力,上了百亿补贴,从最开始补贴iphone手机、茅台酒、戴森吹风机等,甚至还搞了曾经闹的沸沸扬扬的特斯拉补贴,经过了近2年的发展,2023年百亿补贴的GMV大约占到拼多多整体大盘的8%多点,约1400亿。
百亿补贴这个利器虽然看起来很猛、很有效,但是也只是仅限于在标品、大单品,是非常适合百亿补贴的。但是,一旦到了服装、鞋包、户外、家装家居等非标品类,百亿补贴就不那么奏效了。
这些非标品类的单SKU的转化率是很低的,消费者往往需要逛1、2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不断添加到购物车,反复比较,最终决定买哪几个,因为非标品的成本很难去衡量,不像标品那样容易对比,所以在这些品类上就算加补贴效果也并不明显。
为什么拼多多做品牌一定要做品牌非标呢?
在天猫体系内,服装鞋包及户外,大概占到接近1/4的体量,还有27-28%的YOY(年化增长率),家装家居也接近20%,美妆个护的体量小一点,差不多8%,但增速非常快,YOY差不多有50%(这些数据是我引用朋友文章里的,不一定准,可以参考)。
非标类目,一直是阿里的大粮仓和摇钱树,当年京东意气风发,为了拿下服装类目,老板娘都搬出来宣传了,但一直也没拿到什么结果。
所以大家要知道非标类目,体量不仅庞大,营销费用占比也大,只有这个做起来才能给平台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收入和长远的市场发展空间呀。
你想想那些标品和大件单品数码3C啥的,价格那么的透明,哪有什么利润可言呢,再说这些品类也都是京东自营的强项,其他家甚至包括天猫这么多年一直都没啥机会切入的呀。
还有一点那就是当下面临拼多多的冲击,阿里推出了淘特(淘宝特价版)用来抵御拼多多的进攻,而拼多多反其道而行之,开始重点做用户上行,逐步把运营重心从下沉和平价购物市场往中高端品牌方向去拓展,说白了就是进攻天猫的核心品类,品牌非标这块大市场。
其实这件事情很早以前拼多多就想干了,从百亿补贴开始就是这样的计划,只不过前些年一直没做起来是有原因的,那是因为阿里对品牌商家的话语权和管控实在太严格了,直接来个二选一,所以很多品牌卖家都不敢放弃天猫这个大市场去拼多多和京东,只能死守天猫。
为什么今年可以干了,而且要大力的去干,这事说起来大家都知道。
就在今年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认定阿里巴巴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具有支配地位,且自2023年以来滥用该市场支配地位推行“二选一”,根据反垄断法,决定对阿里巴巴处以182.28亿元人民币罚款。
所以就是这次市场监管总局的出手,对阿里来说基本可以放弃掉那个最牛的打击竞对的强有力手段“二选一”了,而当下这个时候也正好是拼多多和京东进军品牌非标市场的最好机会,那么这个历史性的机遇来了拼多多和京东肯定是要抓住的了,据说京东这边已经一大堆品牌在等着排队入驻了,想想天猫的压力可真不小啊。
总结一下,拼多多干品牌这件事,尤其是非标品牌,我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三点考虑(不一定对):
1、 不能一直卖便宜货,搞下沉平价市场,必须要提升拼多多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牌商品消费定位,往中高端方向走,因为农业和品牌这是拼多多接下来的发展战略;
2、 只有品牌这件事做成了,拼多多才有可能实现盈利(参考淘宝的发展过程),只有盈利了才有市值会进一步增加,也才有更大的未来,淘宝曾经走过的路拼多多也会跟着继续再走一遍;
3、阿里在用淘特(淘宝特价版)抵御和进攻拼多多,那么拼多多必须要拼尽全力从天猫手中抢商家和用户,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直接进攻阿里的核心领域天猫,强力攻击对方的大粮仓和摇钱树。
三、拼多多为什么要做群买买?
面讲了那么多拼多多为什么要做品牌,尤其是品牌非标这件事情。接下里我再讲下为什么还要单独做个群买买小程序,而不是直接在拼多多APP上干。
首先在拼多多APP内,虽然百亿补贴搞了好久了,但是用户的购物心智一下很难转移,除了那些3C数码的标准品,对于非标品,尤其是衣服鞋包这些产品,用户还是不怎么买单的。
其次就是公开破价的问题,这个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在品牌商如果在拼多多APP上公开破价销售,这对品牌商来说挑战很大,因为大部分品牌是不愿意长时间、公开破价的,一旦长期公开破价最大的挑战是对品牌们的其他渠道销售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咱们做淘客的都知道,天猫商家为什么要给我们淘客开隐藏优惠券和高佣金,其实本质也就是为了做渠道促销,又不想去做公开破价呗,所以淘客和群买买这两者的底层逻辑一模一样。
再有拼多多这家公司一直比较崇尚在微信生态内花最少的钱(甚至是不花钱),能搞到最多的流量,那到底怎么搞流量?
拼多多一直用的很爽的一招就是拼团和砍价的社交裂变模式,绝大部分的人都体验过,这招的威力有多强啊,短短几年把拼多多干成了最大的电商购物平台。但是这招对于产业带的平价货品是可以的,而对于品牌商品来说在公开用这种套路就不合适了。
另外今天用户红利消失了,再也不能像淘宝和天猫当年起来的那样去疯狂投广告来启动。既然广告这条路行不通,那就采用已经非常成熟的社交裂变模式呗,看看这招又是免费的(我给拼多多竖个大拇指),直接把买流量的市场营销费用投入到产品和推手补贴中去不是更香麽,用户买的便宜,推手们不仅转化率搞而且赚的还多,这种策略也是我比较欣赏的(再次竖个大拇指)。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拼多多单独推出了这个群买买,而且采用的是社交电商的分销运营机制,以微信小程序为核心载体做品牌商品特卖,再通过社交代理私域运营机制进行社会化大分销,这完全就是一个唯品会+天猫+淘客+社会化大分销的综合体呀,不得不佩服。
既然是社会化大分销机制,直白点说那就是在熟人关系里,做品牌货特卖,这样有两个好处。
一个就是基于个人的信任度推荐,卖货的转化率是相当高,基本发点什么,就能成交几单,比较好卖。
前段时间我自己在朋友圈卖了下阿玛尼的女士手表,没想到一下卖出了1.6万的GMV,我获得了4200+的佣金和补贴收益,真是让我既震惊、又兴奋,我居然能带货?就是这次小测试,让我对这个产品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和研究了,也才会有今天这篇文章。
另外一个就是在私域环境中,尤其是在朋友圈和微信群中进行传播,采用限时特价的形式来售卖,又是非公开破价,品牌们的接受度相对会高很多。
所以我个人感觉拼多多高层基于以上几点考虑,才为什么会单独推出并且大力发展“群买买”这个产品的根本原因所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