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群买买可以赚多少钱?群买买和其他社交电商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当然还有个问题,那就是群买买在微信生态内可以畅通无阻,直接扫码就能无缝闭环购买,而咱们淘客的淘口令还经常容易被屏蔽,发多了还容易被封号、封群。

复制打开手淘后在二次跳转,这个对用户来说也体验非常不好,流失率相当大,在互联网产品中每增加一个跳转,就会带来大量的流失,这个不多说大家干过互联网的都能明白。

前些年其他平台没起来,阿里一家独大,商家在淘客渠道的的营销预算还比较多,也比较重视,我们这样干是没问题的,但是今日不同往日了,还是建议看看我上一篇文章淘客们今年真的不容易!

另外我在重点补充下,这个也是最近很多人在和讨论的话题。

有人说这个群买买是拼多多推出的社交电商也并没什么了不起啊,之前阿里巴巴不也推出过淘小铺麽,也爆火过一段时间,最后淘小铺这种背靠阿里大平台不也还是没做起来呀。

这个问题提的蛮好,当然也非常有意思,我有必要专门给大家解答下这个问题。

淘小铺当时只是阿里巴巴看到社交电商的快速发展,甚至看到云集模式居然做上市了,所以就成立了这个淘小铺来做这个社交电商方向的测试,在我看来这就是阿里做的测试,仅仅是一次测试而已,当然也是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曾教授说的S2B2C的理论,这套理论本身我是高度认可的。

做群买买可以赚多少钱一天?群买买和其他社交电商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同时淘小铺卖的都是产业带的货,并不是群买买这种品牌特卖,在阿里体系内这种品牌特卖都是聚划算和天猫的业务,淘小铺不可能再去搅局这块业务的。

另外商家参与淘小铺也没有淘宝站内的淘客加权逻辑存在,更没有群买买这种可以和拼多多主站1:1加权的比重,所以到后面淘小铺就没做起来就是一个非常能容易理解的问题了。

其实说白了淘小铺在阿里内的战略定位是测试,这和群买买在拼多多内的战略定位是完全不一样的级别,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决定了命运的截然不同,这也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五、当下时机为什么淘客转型群买买这个项目会适合?

在这一章节里,我在讲下,为什么群买买这个项目当下比较适合我们淘客转型去做。

现如今毫无疑问,流量都集中在微信和抖音里,微信日活超过10亿,抖音日活超过7亿,微信是短图文+通讯社交(短视频和直播还在培养中),抖音是短视频+直播,我们现在普通人大部分的时间都被这两个超级APP占据着,一个微信可以说等于整个互联网都毫不为过,而抖音也有这样的发展趋势。

但是我们淘客如果要转型的话,我建议还是围绕微信生态来弄会比较容易,因为微信的用户群足够多,生态也成熟,我们在微信里干了这么多年,大家都比较熟悉这套运营逻辑,从淘客转型做社交电商的分销虽然也是个新领域,但是这个新领域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在的,并不是那么完全的陌生。

但是直接转型干抖音这对我们淘客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虽然我们自己刷刷抖音消磨下时间没问题,但是真要下场干内容这挑战可不是一般的大,另外抖音电商这边的变化相当快,我们突然进去是很难适应的。

尽管有一些淘客开始转型往抖音生态走了,但是据我了解能规模化赚钱和真正能跑出来的还是凤毛麟角,比如最近很火的抖音返利,抖音直播分销等,我觉得到底能不能跑出来,还需要观察,因为这里面的底层逻辑和我们过往淘客的逻辑还是很不一样的。

我们淘客都是很聪明也是对流量极为敏感的一波人,尤其在当下的时刻,如果要转型选择项目至关重要,市面上的各种商业模式那么多,如何去选择呢,因为一旦选择错误,我们所有的时间精力都耗费进去,最后如果啥结果也没拿到,真的是得不偿失,所以说选择大于努力也是这个道理。

我不能说群买买这个项目一定都适合我们所有的淘客去做,但是对于做社群的、做代理的,手上有用户资源的淘客是完全可以转型考虑的,这个比我们去做抖音和快手都要相对靠谱一些,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建议,能不能听的进去还是看大家自己的判断。

另外个我在讲下时机问题,从2023年的微商代理模式开始到2023年开始各种社交电商在国内开始萌芽、发展壮大,比如云集就在这个时间窗口期内成长起来的。

然后从2023年开始各种以淘客业务为核心的社交电商们也同步崛起了,经历了近6年的市场培育和发展,已经培养和培育了无数的团队长参与到这种社会化大分销中来,同时对这个行业的人才也贡献了很多。

总的来说市场教育差不多了,前些年很像是各种军阀的江湖混战,来来回回,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而今天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平台站出来承接这个市场,一统社交电商江湖,从这个角度来看,群买买是很有机会充当起这个角色的,因为对于拼多多这种头部巨头企业儿来说,他们考虑的是我如何抢到制高点,终结这场战争,所以当下这个时间窗口期很不错。

学过梁宁老师增长思维三十讲的都知道,在她的第三讲当中特别讲到了“头部玩家:终结一场战争”。这里我也可以带大家在回顾下她这一讲的核心内容,这里我摘选一段出来。

她说草莽创业的特点是看到机会先冲再说,也许能把南墙撞破呢,而腰部企业的特点是,在一个系统生态,找到自己的生态位,主动投入,构建价值增量,从而扎下根来。

那能成为产业龙头的头部企业有什么不一样?她的定义是:终结一场战争。

今天的社交电商局面和当年的团购大战非常像,回头再看从2009年持续到2023年的团购网站千团大战,还真挺有意思的。因为千团大战里,草莽、腰部、头部这三类企业同场竞技,你能从中看到三种企业的差别。

千团大战,1000个团购公司的竞争。当我们聊到这件事,关注的焦点其实只有最后的10家头部公司,它们打到了最后,参与最后的收官之战。美团、点评、糯米、拉手、窝窝团、聚美……就这些。

剩下的还有990家是什么企业?我研究过,估计你也能想到,900多家其实都是草莽创业。几个、十几个、几十个兄弟,下载了一个公开系统,把一个团购网站搭起来,然后就找商家。谈了几单生意,挣了几单差价,有的赚了点小钱,有的赔了点小钱。

草莽创业的生就是这么容易,有个机会,就冒出来一片。死线呢,也很容易触及,突然规模比自己大得多的对手来了,资源被锁死了,这件事就做不下去了。就好像是秋草遭遇寒风,一夜间枯死一片。接着一转身,再去其他门槛不高的地方找机会,比如开餐馆儿、O2O……

除了这种一岁一枯荣的草莽团队,这场大战里,还有将近100个企业,在当时的团购市场达到了腰部企业的规模。

腰部企业的状态呢?它们也认为自己占到了一个生态位,比如说我是西安这个城市的第一名;再比如我同时在青岛和济宁开站,有的公司也达到了100人以上的规模,有的还拿到了一些融资。大家也都有计划,明年增长30%,后年再增长20%。

但是当头部这几家企业,发起了千团大战的终结战时,这些腰部企业所做的发展设想,甚至生存努力就都没有用了。

这样的战役,过去5年,我们看到了无数,打车、O2O、直播等等。

非常短的时间,头部企业冲出风口,成为独角兽。而大量的腰部和草莽,则默默地消失。

腰部企业和头部企业的差别是什么?腰部企业其实只是想找个生态位,精耕细作地活下来。头部企业考虑的是,我如何抢到制高点,终结这场战争。

大家的动机不一样,作战地图不一样,因此对资源的配置也准备得不一样,入局的打法更不一样。

以腰部企业习惯的精耕细作来看,头部企业为了终结战争的打法属于资源浪费,是它们无论如何不能认同也不会效仿的做法。而曾经打过大决战的头部企业却明白,也许这样做确实浪费了资源,但是为了拿下整个战场,非如此不可。

怎么衡量谁是头部,什么是通用的制高点呢?至少用户心智一定通用的制高点,能占领用户心智的那家,能成为品类代言人的那家,一定是这个行业的头部玩家。

今天的社交电商局面和当年的团购网站局面真的非常像,像拼多多这种巨头携带海量资源,平台流量杠杆+百亿补贴进场,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抢占制高点,拥有终结这场社交电商大混战的能力。

一个产业的周期从开始启动,到草莽涌现万物并作,接着进入产业成熟,最后顶层整合。在世界范围内,最后的产业整合阶段,产业收官、头部对决,这种大会战都一直是这样的进行着。

如果群买买最终杀出来并取的了很大的市场份额,那么拼多多的股价大家在合适的时间点真的是值得去提前布局购买的,对于我们淘客来说当下入局群买买就是最好的时机。

因为这场战争刚刚开始启动,未来2年才是最大的窗口期和红利期,面在打仗的时候我们做其中的点就有机会,加入其中永远比隔岸观火可能会更好。

六、阿里和京东能不能也做个群买买出来?

前面讲了那么多,大家应该都明白了,接下来我们在讲讲如果阿里和京东也要来做一个类似群买买的产品,他们会有机会嘛?

因为从平台能力、供应链能力、流量能力、团队能力、资金能力等很多个方面看,阿里和京东是绝对没问题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都比拼多多要强不少。

那我们先说说京东,京东最大的问题是他虽然是电商平台,但是个以自营体系为主的电商平台,自营产品的比重永远比第三方要强,所以商家在京东就没有在天猫和淘宝这样的亏损逻辑存在。

商家在淘系平台通过淘客渠道做营销的逻辑我阐述过无数次,那就是为了通过淘客渠道获取大量的销售和评价以后,能够有机会获得淘系站内的搜索权重提升,从而获取免费的淘内流量资源。

但是商家在京东体系内,这套逻辑就不存在,因为他们不论怎么亏损怎么做销量和评价,京东搜索的结果页,排名靠前的永远就是自营的商品。

所以从这个逻辑看,群买买这种产品只能是阿里和拼多多这种纯平台类电商(没有自营产品)才能干的事情,那么这样讲的话阿里来干是不是可以的呢?

阿里来干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阿里现在属于穿鞋的,天猫是巨大的粮仓和利润源,如果阿里自己下场做一个群买买这种产品,也一样做品牌特卖,也一样通过微信内的社交代理分销的逻辑去卖,那么会对阿里现在的直通车、钻展等主力营收业务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商家都通过站外渠道去推广了,而且也能获得和站内搜索排名1:1的权重,这对阿里可不仅仅是营收的影响,最关键的是阿里自身不愿意沦落为一个货架电商啊,阿里这么多年要做的一直是网购的入口,做货架怎么可能呢,他们是不甘心的。

如果阿里真的愿意做货架,那么之前的“丝路计划”就应该有站内加权的逻辑才对,只要加上站内加权的逻辑,哪怕不是1:1,这个“丝路计划”都是可以做起来的。

还不了解这个丝路计划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淘宝联盟的神秘项目“丝路计划“到底是什么?

再来回到拼多多,既然阿里不愿意沦为货架电商,难道群买买愿意沦落为货架?

其实阿里如果做了“丝路计划”沦为货架电商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淘宝和天猫在微信内是被屏蔽的,如果阿里要进军微信领域,只能是从底层开放这些商品库和一系列的中间能力,然后让各个第三方去微信里搭建小程序商城去卖。

而这些第三方如果有阿里的供应链支持、底层技术接口支持、资金支持,甚至还有站内的加权逻辑支持,做起来分分钟的事情,但是这样做起来以后,这些平台肯定是要自己去接触供应链,做自营卖货的,反过来又成为了阿里的竞争对手。

对于阿里来说不仅沦为货架,还影响自身的直通车和广告收益,同时还可能培养出一批新的竞争对手来,怎么算都不划算啊。目前我还没有想出什么理由他们必须下场搞,也许未来面对群买买的疯狂进攻,阿里可能会出台一些新的针对性破局计划,当然这个就是逍遥子和蒋凡这个层面的人去考虑的了。

群买买之所以不会沦落为货架,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微信内可以闭环,可以畅通无阻,不需要像“丝路计划”一样通过第三方的平台去接入售卖,所有的用户都在群买买上购买,他仍然是一个对用户具有掌控能力的购物平台。

我这么讲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吧。

七、个人给群买买的几点建议

最后我还是想给拼多多和群买买的运营团队提几个小建议,兼听则明吧。

虽然当前群买买看起来是一手好牌 ,但是千万不能打烂了,因为这种大机会一旦错过未来真的是非常可惜,在实际运营中不仅要大胆前进,也需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1、 既然是通过社交代理体系进行分销和运营,那么关于平台分佣和激励政策这一块一定要长期稳定,不要经常变来变去,更加不要去做一些没有格局的的小动作。

我知道以前部分社交电商经常这样干,最后都是自己干死自己了,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他们自己干死了A,又创建了B平台,干死了B,又干了个C,这样是不可持续,也没有未来的。

同时对整个旗下的代理团队长和合作伙伴也会很没有安全感,会弄的人心惶惶,毕竟这和社交淘客的逻辑不一样,淘客代理APP用户在淘宝拿返利的工具属性占比最高,黏性主要靠淘宝,而社交电商还是要靠旗下团队长真正的来带货;

所以希望平台在未来和各个推广合作伙伴之间还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社交电商平台和旗下团队长之间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赋能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 要尽最大的努力,确保平台上的商品都是正品大牌,客服及售后服务保障一定要跟上,更加不能出现所谓假货之类的东西,否则这都是基于社交信任推荐的,会非常伤人脉,搞过一次假货基本上可以损失一大批代理团队长了,平台的口碑也会做得很烂,而口碑决定一切;

3、 多吸引和增加一些电商领域的精英加入,保持2-3年的战略耐心和战略决心,真的能够用头部企业结束战争的姿势来发展群买买,很多时候为了拿下整个战场,平台补贴可以持续加大、加强,就算有些打法属于资源浪费也还是要去投入的。

以上这几点就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建议,如果有幸被拼多多和群买买管理人员看到,希望能做个小参考。我相信只要拼多多管理层战略耐心和战略决心够,团队兵强马壮不轻易犯原则性错误,加上所有社交分销团队长的努力,用不了多久群买买一定可以占领很大的市场份额,也许能够达到拼多多的战略预期。

这篇文章就写到这里吧,全文有1.2万字,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已经熬了好几个晚上,真的是累惨了,这几天还搞感冒了流鼻涕中,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群买买这个产品,觉得有帮助的文末打个赏呗,多少随意。

群买买是拼多多的公司吗?和当年的粉象生活有什么区别?分析群买买的运作模式

做群买买可以赚多少钱一天?群买买和其他社交电商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对了,最后大家看完要是想参与到群买买这次机会当中来的,可以先扫码成为店主,自己买点货或者朋友圈、微信群卖点货体验下,我目前大概一周赚到了3万+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