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没有人永远看弹幕,但永远有人看弹幕

B站将自己定义为社区,而弹幕某种程度上又是社区氛围的体现。对B站来说,维持社区氛围的方法之一便是扶持up主。在6月26日B站12周年活动的演讲中,陈睿就表示,“我们之所以这么重视内容,这么重视up主,是因为我们知道,好的内容是让用户长期留在社区的根本原因,这是一个前提。”

up主也的确为弹幕带来了活跃度。

虽然大部分时间会选择关掉弹幕,但对于一些自己喜欢的内容,小宇还是会去打开弹幕——前提是她对内容足够认可或是对up主已经有足够了解。

B站游戏区up主“STN工作室”是小宇为数不多会开弹幕的例外。早在A站时期,她就已经开始关注STN工作室,“他们是我从A站跟到B站的。”为其开弹幕的原因,很大程度也是因为他们的内容本身已经足够有门槛。

“他们的用户画像非常明确,都是一些非常核心的游戏玩家在看,能够得到游戏玩家群体的信任,如果你不玩游戏,真的没办法跟上他们的梗,”小宇说,“因为他们梗的门槛在那里,他们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筛选机制,如果你乱发弹幕的话是会被其他弹幕骂的,你自然就没有想要在这里发弹幕的欲望了。”

和小宇类似,怡然现在也只会在看个别视频时打开弹幕,这些视频的特点大都是“弹幕量没有那么多”,“可能就只是出现在顶部两三行轻飘飘的几个,至少不会占到半屏那么多。”

伴随弹幕氛围的改变,另一个问题也让怡然越来越疑惑——现在在发弹幕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我总感觉他们好像也都没有那么忠实,或者说他们实际的忠实用户和发弹幕的用户感觉上并不是重合的。”她说。在她看来,自己这样“老一批的年轻人”正好赶上了弹幕文化的形成期,见证了弹幕从小众到大众的过程,“好像每个时间段弹幕的整体风气、给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则刚好经历了弹幕走红的风口,所以才会觉得和现在的弹幕文化格格不入。”

很显然,小宇们用原始用户的体验来要求B站时,他们并不太想思考如果不出圈不扩张,作为一门生意的B站要如何活下去?这也是诸多曾有“小众”属性的中国互联网平台相继遇到的问题。

然而一个事实是,无论小宇们怎么反感,弹幕现在依然是诸多用户们热衷的表达方式,依然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乐于在弹幕中寻找温度、共享情绪,B站的弹幕依然在塑造着它的社区生态、把它和其他视频网站区隔开来。

至少从B站最近公布的一组数据来看,弹幕环境是在变好的——今年第一季度,平均每天有68万名用户参与到弹幕的点赞和举报,每天点赞的弹幕超过272万条,举报的弹幕超过21万条。

B站专门上线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弹幕和评论自净系统“阿瓦隆系统”每天可以自动化处理超70万条社区的负向弹幕内容;过去一年里,弹幕的关闭率降低了42%……

“可能一个时代和一个时代的审美就是不一样的,”怡然开始有了结论,“就像B站的破圈确实为它吸引到了更多新用户,这些新用户的习惯也构成了现在B站的氛围,可能新一代的年轻人也会塑造新的弹幕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