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头条号想要涨粉,就要有持续输出爆款文章的能力
先说一下,正因为我粉丝不多,才更觉得输出爆款文章的重要性,下面是我阅读大量关于写作文章、大量案例以及看了头条创作中心视频得出的结论。
我们写一篇文章首先要知道写文章的流程。(文章写作的流程:定选题、找素材、拟标题、搭框架、填内容、做校对)之前文章有写过,这里就不多讲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今天主要讲如何在头条号写出爆款文章。下面将从五个方面去讲,这五个方面分别是推荐机制、亮眼标题、五个维度、价值程度和文章写作。
一、推荐机制
要在今日头条上写文章首先就要了解头条号的推荐机制。在进入推荐流程前,系统要能够读懂你的文章,其中一步就是对文章的关键词、标题的关键词进行特征识别,要知道标题、内容、图片是写给目标受众和系统看的。所以,文章的标题、开头、正文、小标题、结尾一定要包含关键词,这样系统才能识别的到。
关键词提取原则
1.高频词规则,会提取文章中高频出现的规则。
2.独特性规则,在大部分文章经常出现的关键词不会被认为是文章的关键词。
内容发表后会在系统中经历的生命历程,首先进入审核阶段,审核通过后系统会对内容做加权推荐,也就是冷启动,冷启动完成后就开始正常推荐。因为新发表的内容不知道能不能火起来,因此系统会做一个加权推荐,将这篇文章展示给可能喜欢他的读者或者粉丝,加权后内容大概会展现几千次,再根据读者的点击、分享、收藏、点赞、评论、观看时长等行为,系统会判断哪些人群会喜欢这篇文章,哪些人群不喜欢。当内容展现几千次后,系统会认为已经给足了冷启动的机会,就会撤销对这一内容的加权,这个内容后续能不能推出来,就要看文章的质量了。
在冷启动后,系统会收集到最基础的推荐效果,如果一篇内容推荐效果很好,系统就会认为这篇内容是有潜质的,就会进一步扩量推荐给更多读者,如果一篇内容读者兴趣不大,系统就会收紧推荐,减少后续推荐。冷启动的推荐效果差主要原因是在冷启动阶段点击率比较低,系统会认为内容不适合推荐给其他读者,就会减少接下来的推荐量。
冷启动阶段内容会被优先推荐给粉丝,这时粉丝的数量、质量、与粉丝的互动率以及粉丝对内容的喜好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里还要注意三个点:
1.创作能力的稳定性,系统会对创作者的创作能力进行评估,如果创作能力不稳定系也会影响推荐效果。
2.创作的内容要垂直,系统会判断一个作者的专业度,并优先推荐专业度高的作者。
3.发文的频率一定要高且稳定。
二、亮眼标题
读者最喜欢的十六个爆款标题元素:标题要有亮点才能吸引目标群体
①对比,突出事物特点 制造出冲突性看点,时间对比、境遇对比、立场对比。对比利用人的认知心理,把事物、现象放在一起比较,从而突出被比较事物的本质特征,差异越大越吸引人。但是立场对比一定要以客观存在的矛盾关系为基础不要刻意制造矛盾挑事。
②使用数字:大小数字形成反差,使用数字要客观真实、克制,不能过分地夸大数值。
③悬念:把事物设置为悬念点,标题中问是什么。把人物设置为悬念点,标题中问是谁。把原因设置为悬念. 标题中问为什么。制造悬念但最好不要故弄玄虚。
④设问:
1. 大众关心的问题
2. 好奇型的问题
3. 争议性强的问题
⑤情感共鸣:我们可以用几种情感来让读者感同身受。当读者看到这样的标题时会觉得:我就是这样想的,你跟我想的一样。从用户思维出发,标题以第一人称写作。
第一人称+引发共鸣+反差。
第二人称+共鸣+解决办法。
⑥身份标签:标题凸显身份,只要我们的标题中提到了这个标签,相应的读者就会觉得这篇文章和自己有关。
⑦展示阅读回报:这种标题会让用户一看到就觉得:我看了这篇文章能有这样的回报。千万不要夸大其词。
⑧描写场景:将读者熟悉的场景写出来,这样读者就会产生一种熟悉感和代入感。
⑨戳中读者痛点:比如迷茫、焦虑、升职慢。用户一看到这样的标题关键词,就会感觉到扎心、感觉到痛。在标题中明确点出人的弱点,能够让读者一看就感觉到痛 。利用读者痛点取标题的方法非常实用,所以标题中多用痛点字词。标题要能直击读者痛点,痛点越痛、读者就越想看。
⑩与我有关: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标题一定要让读者觉得与我有关,这样才能让读者点开文章。标题可以多用“你”“我”。
⑪对我有用:列出目标读者需求、提供价值、直击痛点。
⑫情绪刺激:点燃情绪,引起共鸣。如替目标读者发声,让他知道我懂你。激发目标读者的认同感,与目标读者站在一起。
⑬尝鲜好奇:颠覆认知、创造意外之感,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⑭展示负面:如“天天加班却被公司辞退”
⑮挑战式”标题:找准悖论点,与常识建立对立关系
挑战常识+颠覆刻板印象
反差+挑战常识+好奇心
设问+挑战常识+对比
⑯热点型标题:蹭热点+踩中关键词+信息增量,但千万不要恶意用热点博点击
好标题的特征:
1.表达简洁、鲜明
2.够引发读者的某种情绪或者心理反应,能够吸引读者去阅读
3.有明确的指向性,能够筛选目标读者
4.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
一般平台系统审核推荐时不喜欢单段标题,而喜欢两段式或者三段式标题,我们去看那些高推荐量的文章或者视频,基本都是两段式或者三段式的。标题不重复,具有稀缺性,具有唯一性也很重要,因为系统不喜欢重复的标题或者内容。
好的标题=搞定机器+搞定潜在浏览。平台系统喜欢能够踩中热词的标题。标题要能吸引用户,但又要避免做标题党。封面配图和标题要能吸引用户点击,标题中的关键词能够帮助系统快速识别出文章的精准推荐人群,标题一定要亮点、有关键词,要有创作领域的关键词,尤其是高频词、热门词(职场高频词:职场、领导、员工、升职加薪、辞职、跳槽等 ),越多的关键词、高频词越有助于系统识别出来并把你的文章推荐给相对应的人群,标题中至少要有2个关键词,标题24—28最为合适。
三、五个维度
文章的五个维度:深度、高度、广度、温度、态度
深度: 内容的深度,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具有逻辑性。
高度:从选题上开始构思,争取把所写的事物上升到现象,提炼概念,并分析规律、趋势,从更底层、更根本、更源头去分析,大家都在讲事物的表面,我就讲事物背后的原理,大家都在讲事物背后的原理,我就从原理的来源去分析它。高度包括观点的高度,选题的高度,价值的高度。
广度:视野的广度,举一反三,通过这事物能够联系至其他同类事物。看事物、问题的角度,能不能看全面以及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或者少数人看到的。
温度:内容的温度。
态度:对于写作的态度,是抱着什么心态去写作,是为了完成任务还是为了服务好读者,是为了博取关注还是为了客观呈现事实。
四、价值程度
1.稀缺性,包括观点和内容的稀缺。稀缺主要来源于价值程度和差异化。(包括标题、配图、内容、观点、价值、角度的稀缺)
①价值程度:就是内容能够给用户提供多大的价值,这其中包括实际上用户得到的,如资料包,以及虚拟的,如情感共鸣等
②差异化:就是别人讲这个,我就讲那个。同样一件事情,人家从这个方面讲,我就从另一方面讲。人家讲问题,我就讲为什么产生这个问题,有人讲为什么产生这个问题,我就从更深层次入手。如果一个事件写的人太多,你就应该另辟蹊径,找一个没什么人写的方面去创作。就是因为同质化的内容太多了,我们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写点不一样的。
2.价值感,也就是你能给用户提供的价值,能够解决用户什么问题,满足用户什么需求以及用户通过你的内容能够获得什么。
3.读者思维
一切从读者出发(从读者的角度去写文章)
要知道读者关心什么,关注什么,在乎什么,需要什么,要知道读者的需求、痛点。
不要过于关注“ 我想说什么,我想表达什么”, 却忽略了 “读者需要什么,读者想看什么”。
4. 与我相关:读者为什么会对文章感兴趣,一定是觉得文章写的与自己有关, 要让读者觉得自己是文章的受众,这篇文章就是写给我的。
那么怎么才能让读者知道这篇文章是写给他的呢:
①周围途径:是指用感性的方式去跟读者沟通,唤起读者共鸣。
②读者视角:站在读者的角度,代入读者的视角,以读者的身份去思考,我每一天会遇到什么事情,会经历哪一些场景。
③场景化:把这些场景描绘出来,精准地击中读者,让读者第一时间感觉到这就是我的问题,这篇文章就是写给我看的。
五、文章写作
文章开头怎么写: 文章的开头非常重要。好的开头,会快速吸引读者兴趣,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建立信任感。所以开头要足够精彩,要能引起兴趣、引起注意或者好奇。
文章正文怎么写:文中叙述要与个人观点结合起来,夹叙夹议,引起共鸣,点燃情绪。在文章的中间部分,不同结构的文章,内容填充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一定要用恰当的过渡词、句、段进行起承转合,给人以脉络分明之感,自己也便于在分段中调整思路。 巧用顺序标号和连接词来理清逻辑。创作中,逻辑一定要合理,通过分段、插图、表格,降低读者的阅读时的理解成本。
文章结尾怎么写:文章结尾要起到总结、点题、升华的作用,也就是结尾要能升华主题、突出价值、给出建议、抛出金句、总结全文。结尾要能紧扣文章的中心内容,并与开头呼应。
下面是几个经典的文章结尾:
1.引发讨论,引导留言、评论、点赞、关注、转发、收藏。
文章结尾的时候,用一些问句去关联读者,会引起读者共鸣。比如: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你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请留言和我来分享一下。”
2.观点总结,引导转发 总结文章的关键点,列出真相的本质,升华、引起读者共鸣(用金句),呼吁读者立刻采取行动。
3.话题互动发布,在文章结尾可以巧妙地引导用户讨论,让你的读者更活跃。充分利用尾部,让用户主动参与进来。这时候可以发布一些话题、提问、对热点事件的看法等。
我们还要及时认真地回复每一条留言评论,读者得到你的认真回复,他们可以感受得到你的温度,读者就会对你有好感,以后也会继续支持你,并持续性回复你的评论。这样评论数量也会越来越高, 系统也会越来越喜欢你这篇文章,并且会持续推荐。
以上就是我对头条号写作的一些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也欢迎补充和指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