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茶余饭后的闲谈中,常提起的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大企业,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马云、刘强东、马化腾这些大咖。但他们并非是企业的第一大股东,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比如拿阿里巴巴来说既然是马云创建了阿里巴巴,所以马云才是第一大股东,但事实并非如此。

既然不是第一大股东为何又会有企业的控制权呢?其中缘由还得从企业的创立初期说起,在企业刚成立时,企业运转需要资金,融资就会分摊公司股份,股东自然就按投资额的多少来决定的。但作为阿里的大股东软银却没有企业控制权,控制权掌握在马云团队的手中。

控制权的重要程度想必大家心里有很清楚,前段时间的台积电就是血淋淋的教训,国人创办的企业因为企业发展融资问题,却被美国得去了控制权,从而使台积电放弃给华为芯片做代工。

阿里巴巴掌握企业控制权是因为在当初在和软银、雅虎等签约合作时有个附加条件,投资人不能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只能拿投资回报,并且在公司的制度上采用的是同股不同权的管理模式。这也是很多互联网企业惯用的合作模式,从而使自己掌握企业的控制权。

腾讯则是采用“一致行动人协议”将企业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致行动人协议也就是说,当企业的某股东发起某项行动时,其他的股东就必须跟随该发起行动的股东进行投票决定是否执行。而在协议中,创始股东和其他股东又签署一项协议,表明加大创始股东的投票权的权重。所以看似投票表决,但实际控制权还是在马化腾手中。

京东企业的控制权则是用一种强硬的方式来换取的,早期刘强东创建了京东时成为京东第一大股东,但是在2023年时京东的第一大股东已被腾讯取代。占比为18%,京东却只有4.2%的投票权。还记刘强东曾经在栏目中说过的一句话吗?“如果不能控制这家企业,我宁愿卖掉”,这也是他能够掌握京东的真正原因。

尽管腾讯成为了京东的第一大股东,但刘强东任然有着对京东绝对的控制权,招股书表示,刘强东个人拥有20权的超级投票权。如果是你创办一家企业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获得企业的控制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