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章创作的几点不成熟想法,头条文案创造技巧
现在头条创作如火如荼,看到大家纷纷入了坑,我也发表了不少的文章与微头条,本来自己平时也喜欢创作,写写诗,写写文章什么,在这里也给大家分享一点关于写文章的建议。
写文章说白了,就是语文,语文我们从小就学习,但是,很多人对于语文的概念是模糊的,到底什么是语文?是拼音汉字么?是吟诗作对吗?还是做阅读理解?
个人认为,语文就是两个方面,理解与表达。我们所有的一切关于语文的东西都是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
理解,就是怎么去理解别人所表达的内容,拼音汉字是基础,成语词语是砖瓦。只有牢固的基础加上丰富多彩的砖瓦才能建好房子,才能准确的理解别人所表达的意思。
同样,怎么做好表达,把自己的想法怎么用最言简意赅的让人去理解,也是需要丰富的词汇量以及技巧。
为什么同样的事件,别人表达出来的意思就能直击人心,而你所表达的就是云山雾罩,说明缺少相应的表达能力。
再有一个,就是看问题的深刻度与广度。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阿里性侵事件。普通人都纷纷的谴责那个高官与同情受害者。
那么,作为文章的创作者应该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东西。比如:企业文化与制度的建设,女性权益的保障,陪酒陋习的存在,法律法规如何对待这个案子等等。再把这些问题进行深刻的解读,并相应的提出如何解决的办法。
这个就是文章的广度与深度。
那么如何可以让自己变得跟别人一样呢?以前我有一个老师,那个老师是只要高考,不是去出考题就是被请去喝茶。
他就说过,学语文犹如养孩子,着急不得,刚开始得先奶粉,再喝米糊米粥,然后慢慢添加营养,接着就是大鱼大肉,到了最后,就是粗茶淡饭了。
为什么最后反而是回归简单了呢?大道无形,大音希声。所有一切到了一定的境界,就会返璞归真。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写作名家,根本就不用多么华丽的词藻,不用那么多的写作技巧,只要寥寥数语,就能让一个场景刻画得非常生动,把一个人物描述得入木三分。
想要学好语文,还真的就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只有庞大的阅读量,才能有丰富的学识,让你更好的理解与表达。
这就是古人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今天是周末,早起做了种草很久的红丝绒蛋糕卷,伴着阳台上新开的栀子花,享受惬意的周末时光。
我自我放松、解压的方式有很多:看电影、烘焙、收纳整理衣橱,还有写作。可能前面几种方式,大家比较好理解,但写作,有些人会觉得“另类”。
为什么,写作与我而言,是一种放松方式?
因为写作是调节情绪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写作能让自己迅速进入一种专注、投入的状态。阅读的时候,如果心情不佳,总是会分心、走神。而写作不一样,当我拿起笔来,笔尖碰触纸张,伴随着“沙沙声”,出现几行墨迹之后;或者手指敲击键盘,“嗒嗒嗒”飞快的敲击声,以及屏幕上的文字,我就能立刻“钻”进去,沉浸到“忘我”、“隔绝”的状态。
这种状态大概就是“入定”,大脑的自我隔绝,听不到周围的任何声音,也会完全抽离掉悲伤、焦躁、难过的情绪。
心情不好时,情绪会从大脑经由我的指尖,以文字的方式宣泄出去。通过文字一点点剥离掉不好的情绪,一点点梳理出思绪,让内心世界安静下来。
为什么写作?
因为写作是一种与自己对话的方式,也是一种内心的修行。
今天,在这个充满巨变和浮躁的世界,人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了,被外界的光怪陆离、焦躁喧嚣,驱赶的犹如行尸走肉般,迷失了自己。不少人选择背上背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通过物理空间的变幻,寻找内心的从容不迫。但是,极少有人能一直在路上。
写作,这种与静、与孤独、与内心相伴生的产物,实际上反而是最方便、成本最低、最容易被人遗忘的方式。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或者一部电脑。或许,在落笔的一刹那,还完全没有方向,但一边写,一边整理思绪;一边与自己对话,一边审视自己的内心,在文字的流淌中,专注地和自己独处,也是寻找许久未见的内心中的自己。
我写我心的过程,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养成随时随地做记录的习惯。
灵光闪念不容易。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灵光闪现,真的是“突如其来”,说走就走,说忘就忘。”如果不在当下那一刻记录下来,等做好准备再回想,真的是太难了。
这里让我想到了微信之父--张小龙。
他说当年如果不是因为自己那一晚突然有了做微信的想法,不是因为立刻把想法以邮件的形式发给了马化腾,或许微信这个产品今天就不太可能存在了。张小龙说,有什么想法一定要当下、立刻、马上记下来。
毛爷爷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人的记忆是靠不住的。只有写下来,才最靠谱。
说了为什么写作,就不得不说写作初期最常见的三个问题。
之所以写这部分,因为任何一个初学者,包括我自己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即便是现在的我,也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时不时会质疑自己。
最常见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可以写什么”?
写不出来,我觉得大多数原因在于你没有将自己做过的事情,进行认真思考。我想,我们都有曾被老师逼迫写日记、写周记的情况,很多时候也会觉得无话可写,很容易写成流水账。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思考,只是事情的简单罗列。
如果我们能将自己所做的事情,融入自己的思考,也就可以成为对外发布的文章。包括看过的电影、读过的书、吃过的馆子、参加过的活动、买过衣服的小铺,甚至吃过的零食……仔细想想,现在的微信公众号、小红书上种种,这类文章都爆火?
第二个问题是“我写得不好,甚至很烂,要不要坚持写下去”。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态,在做之前就先自我否定,自我怀疑。于是,往往就没有开头了。
我想说,任何人开始的时候都是这样,包括那些知名作家,微信大V,极具天赋的除外。他们刚开始的时候都写的不好,甚至比我们还烂。
其实,刚开始写的不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写得好,反而不正常。“没有人生下来就会走路”,这个简单而质朴的道理,其实每个人都懂,但一到实际运用,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先完成,再完美”。即使是传世佳作《红楼梦》,也是经过曹先生无数次地推翻、重写、修改才产生的,而这个修改过程的次数和中间的坎坷经历,也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对于初写者,我们最重要的是先去记录、去学着思考,完成输出这个过程,在不断地练习过程中修正、完善,逐渐提高的过程。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我想,写作就是这样的事。当然,你把它换成任何你感兴趣的事情,这句话同样成立。
第三个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我写的东西到底有没有价值?”
有这个问题的小伙伴,其实就应该点个赞,说明已经开始写作、记录自己,这比一点儿没写的小伙伴要好得多。
量变引起质变。没有足够的量,不足以谈自己写得好不好,写得有没有价值的。
有没有价值?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判断,没有统一的标准。就像很多经典作品,比如梵高、曹雪芹等大家,其作品都是作者去世以后才逐渐被世人追捧。
有没有价值?我觉得,即使如我一样,把写作当做一种与自己对话、放松的方式,当做一种修行,就是一种价值,哪怕它仅仅是对自己。
我写我心,希望有缘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也有机会用写作这种方式,记录当下的自己,记录生活中的小确幸,记录自己丰盈的内心;希望你也能体会到写作带给你的那种专注和平静;希望你也能爱上那个爱写作的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