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购物中,经常会用到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消费金融产品,只要这个月买下个月还看似免费,其实它们大赚特赚。那它们怎么赚钱的呢(今天主要分析花呗)?

通过蚂蚁金服披露的招募书可以得知,在支付宝拥有花呗和借呗的用户大概在5亿人,花呗的人均额度在2000元,利息平均在万分之二,合计年化利息在7.3%。花呗的额度一般也是动态调整的,根据个人的消费习惯和在支付宝上绑定的资产。当然了在一些重大的购物节活动中,花呗的额度也会有大幅提升。其收入来源可以分四个方面。

分期

据资料显示花呗3期分期总金额的2.5%,6期分期总金额的4.5%,9期分期总金额的6.5%,12期分期总金额的8.8%看起来是不是不高?其实这个利息要乘以2,因为“手续费”是一次性计入的,但你每个月都在还钱,本金是一直都在减少。

逾期

花呗的逾期是万分之五,折合成年化利息就是18.25%,一般消费者不会去逾期的,逾期几次花呗也就被关闭了,所以这部分的收入占比应该不高。

商家

你在淘宝上购物用到花呗,支付宝会向商家收费的,据资料显示淘宝商家收取交易额的0.5%,天猫收取的是交易额的0.8%。今年双十一天猫销售额达到4982亿,假如有2000亿销售额使用花呗,那么收取商家的费用高达16亿元。当然这钱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超前消费

花呗一时爽,一直花呗一直爽”,其实就是一种超前消费。很多商品可能当时不需要,就是由于不用马上掏钱,消费者不自觉地就购买下来了。商家也喜欢,因为大家都有“钱”了,购买力强,销售额就上来了,即使不加价也可以做到薄利多销

消费者永远玩不过资本的,貌似免费的东西,其实平台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这也是为什么各个公司都要做自己的支付系统,不惜花巨资去收购支付牌照,花几亿甚至几十亿上春晚节目发互动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