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遭反垄断处罚,下一个会是腾讯吗?
2023年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做出行政处罚,责令阿里巴巴停止“二选一”行为,并对其处以182.28亿元的罚款。与行政处罚决定书一同公开的,还有总局的《行政指导书》,对阿里巴巴提出了16项行政指导意见,其中所列事项均与竞争合规息息相关,不仅针对阿里巴巴,也事关腾讯等其他互联网平台企业。
例如,其中要求“依法申报达到《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规定申报标准的经营者集中”。要求经营者对合资、并购等交易进行反垄断申报,其目的在于预防垄断,防止经营者通过交易实现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
然而事实上,互联网平台企业多年来所进行的交易大量存在未依法进行反垄断申报的情况。例如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合并成立阅文、腾讯音乐收购海洋音乐、美团合并大众点评、滴滴收购优步中国等。近期的反垄断处罚案件中,腾讯、阿里、顺丰等企业涉及的交易均在其中。《行政指导书》再次强调平台企业应依法进行反垄断申报,明确了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
《行政指导书》还要求平台企业“依法加大平台内数据和支付、应用等资源端口开放力度,充分尊重用户选择权,不得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交易,促进跨平台互联互通和互操作。”这更是直指微信等互联网平台长期以来的问题关键。如果依靠屏蔽竞争对手、限制消费者选择就可以轻松收割流量,那平台经济的创新还能从何谈起?
2023年腾讯与奇虎之间的“3Q大战”是互联网“二选一”问题的首次巅峰之战。该案中,腾讯被指控涉嫌“限定交易相对人不得与特定经营者进行交易”,其限制对象是即时通信软件用户,具体行为表现为强制用户停止使用并卸载奇虎公司的相关软件。据二审判决认定,仅该行为发生一周内,奇虎公司的市场份额即下降了3.3%。
2023年1月15日,多闪、聊天宝和马桶MT三款社交产品发布,即遭遇微信和应用宝的封杀,多闪官网被微信封禁,马桶MT方面表示其官网在上线当天已在微信页面内被封禁,而1月16日晚,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公开表示,聊天宝已从应用宝下架。三款社交产品挑战微信的战斗刚刚打响就以微信完胜告终。
2023年,类似的情况还在继续上演,阿里旗下的钉钉开发的健康码被微信屏蔽,字节跳动开发的在线办公软件——飞书被断开微信跳转功能并关闭API接口。虽然这些行为或因媒体曝光,或因主管机关喊停而均未能持续太长时间,但它们都反映出同样的问题——腾讯在即时通信软件市场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因而可以无需考虑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的反应,单方做出决定。
2023年2月2日,字节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称腾讯通过微信和QQ限制用户分享来自抖音的内容,构成了《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而实际上从2023年开始,抖音、西瓜视频等内容在微信、QQ的分享就曾遭到屏蔽。事实证明,一旦腾讯认为竞争对手的产品对自己形成挑战,接踵而来的就是屏蔽和下架。如果说阿里、字节尚能在腾讯马前走上三回合,那么像马桶MT、聊天宝这样的“后浪”只会被微信这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消费者还没来得及体验,新产品便已黯然离场,市场创新遭到扼杀。
与阿里以网络购物为主营业务构建的平台相比,腾讯的微信、QQ等即时通信软件与用户之间的粘性更强,可替代性更弱,实际上已经成为国内即时通信与社交网络的基础设施。如不能开放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其网络效应带来的巨大竞争优势是任何对手难以企及的。腾讯的事业始于低速互联网时代的QQ,壮大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试想如果我国的电信业当年没有因为拆分而形成激烈竞争,而是一家运营商独大,移动互联网长期发展缓慢,运营商扶持自身的语音通话、短信业务而屏蔽腾讯,微信是否还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因此,为了行业的长远发展,已经“基础设施化”的腾讯即时通信服务,是否也应考虑予以拆分,以恢复市场的良性竞争,孵化新生,迎接未来的国际竞争挑战?
在谈及互联网平台经济时,经常会看到平台经济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说法。然而如果任由垄断行为持续发展,动辄屏蔽竞争对手,商业模式必讲“闭环”,平台各自为政,发展成为一个个巨大的孤岛,并把大量的资源花费在建立围墙,削弱对手上时,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究竟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呢?《行政指导书》中还要求平台经营者“强化行业自律”、“开展良性竞争”,“实现创新发展”,是值得每个平台经营者认真思考的。
4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税务总局召开了互联网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明确要求各互联网平台企业在一个月内全面自检自查,逐项彻底整改。这充分说明此次行政处罚不仅针对阿里,更是对平台经济的一次系统性整改。阿里的前车之鉴不远,反垄断执法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腾讯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