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项目属于割韭菜(短视频收割流量的利器)
短视频成了一门炙手可热的生意。
2011年,快手仅仅是一款GIF动图制作工具,抖音则在5年后才姗姗来迟。今年,快手在港交所敲钟上市,坐拥万亿市值,字节还未上市估值就已突破千亿美元。
十年时间,短视频的野蛮生长创造了诸多造富神话。解构精英文化、推动内容平权的期许在短视频身上逐一落空,最终回归到流量变现为王。
收割流量的利器
截止2023年4月,中国短视频平台月活跃用户超过9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120分钟。
其中,抖音和快手在头部短视频平台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抖音月活跃用户达到6.86亿,快手超过4亿。
今天,快手用户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近120分钟,抖音为105分钟,全网渗透率达到91.76%。算法在其中厥功甚伟,其厉害之处在于,明明是短视频,却花了看电影的时间。
流量红利面前无人免俗。2023年初,微信也推出了视频号,张小龙说:它将让短视频“不再只是网红和大V的表演”。
腾讯年报却诚实地说出了真相:视频号将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制作及商业化工具。说来搞笑,张小龙曾公开表示:不希望用户在微信上花太多时间。
微信视频号能成为公共价值的载体吗?参考快手,它曾被寄予解构精英文化的厚望,但在过去的2023年,快手电商交易总额为3811亿元。除短视频平台外,它还有另一重身份——国内第四大电商平台。
短视频变现:只收割穷人
2023年,抖音电商全年商品成交总额超过 5000 亿元,比2023年翻了3倍多。10月,抖音不再允许第三方平台的商品链接进入抖音达人直播间,并把2023全年商品成交总额目标定为10000亿元,相当于拼多多2023全年交易总额。
今年初,抖音上线了“砍一刀”功能,至4月,抖音“砍一刀”链接迅速增多,大有和拼多多并驾齐驱之势。
短视频平台究竟是什么?资讯平台、社交平台、电商平台?
北京大学胡泳教授认为:短视频的表达逻辑正在被消费逻辑所取代。去文化、娱乐化的短视频不断迎合大众,文字则成为少数上层的专利。
平权、去中心化的美好期待,被超级平台主导的数据不对称取代,进而成为收割底层的变现工具。
字节在印度人民身上的试验证明了这一点。《大西洋月刊》就TikTok在印度取得的成功进行了点评:印度的网民中,有相当数量的人是文盲,没办法使用Facebook或推特,但TikTok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门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