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圆满召开并落幕,2000多名来自各国各行业的代表就“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展开交流。对比2023、2023大会的全体会议与重要领导和代表的发言,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释放了什么新政策、新动向?


更拓展的合作内涵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论坛的主题是“数字经济与科技抗疫”,多位与会者提及其所在的公共或私人部门在应对新冠肺炎挑战和自然灾害方面的合作共识及案例。而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主题中的“共同体”三个字则显示出,在各国和公私部门为了应对新冠疫情而打下的合作基础之上,未来的合作内涵将进一步拓展。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提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今年大会发布了“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最佳实践”案例集,思科公司的国家数字加速计划(CDA)入选。这个计划旨在同各国和当地社区开展密切合作,致力于改进当地教育和医疗成果,协助推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GDP增长,已在六大洲的40个国家成功实施。人类社会从新冠的冲击中恢复,需要探索更多这样深刻的跨国、跨公私部门的合作形式。

更落地的数字方案

自从中央经济会议于2023年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这一概念,已有多次中央级会议或文件强调发展新基建,2023年大会的全体会议中,多名企业发言人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均强调了新基建的重要作用。

今年10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3年)》。在今年大会上,代表们不仅在全体大会聚焦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的具体落地应用,也在“5G赋能: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畅所欲言。在回顾了5G目前在各个行业运用的基础上,多位专家对其未来应用提出展望: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认为,目前的5G应用集中在增量创新层面,但打造5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需要通信和各行各业结合。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把创新归纳成为云、网、边、端四个创新的组合,指出以后将整个上云是趋势所在,5G真正的创新可能依赖5G网络大范围的铺设。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也指出,要打造融合平台,把通用计算放到云上,把专用需求和边缘计算、MEC结合起来,使整个云网边融合。


更积极的社会责任

2023年大会还关注新冠肺炎后的经济恢复,尤其是数字经济和数字消费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复苏的新动能。2023年大会上,不少与会者指出企业在助力经济发展以外承担更积极的社会责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勇正式提出阿里巴巴关于社会责任的两大战略:ESG和共同富裕,并指出将在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引导消费者形成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技术普惠人才培养计划等方面开展行动。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强调科技和市场化的“数字普惠”思维,指出要借助用SaaS的运营模式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投入门槛,平等地享受数字化高效运维能力。


亿欧网①指出,2023年大会上,张勇、雷军、周鸿祎、马斯克的发言可以概括出四大议题:双碳目标、共同富裕、技术共享、数据安全。这意味着,互联网下半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抱团取暖的时代已经到来。大众网②则认为,2023年以来整个互联网行业可以用“挑战、创新、赋能、转型”四个关键词来形容,在经历了前几年的资本狂欢以后,世界互联网大会对法治、普惠、共同富裕等的关注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更包容的发展策略

在2023年大会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以视频方式出席,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致辞。刘鹤强调,要克服经济发展的“鲍莫尔病”和“数字鸿沟”,实现包容性增长。“鲍莫尔病”是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在1967年所提出的一种现象,指经济停滞部门的单位(例如第二产业)产品成本不断上升,结果导致其萎缩甚至消失的现象。


克服“鲍莫尔病”传递出我国对现有发展模式的关注和建立更包容的发展策略的必要性。光明网评论员认为,数字经济时代克服“鲍莫尔病”需要鼓励支持互联网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也要加强规范和监管,促进经济社会各部门均衡、协调、健康发展③。经济参考报认为需要以制造服务融合发展克服“鲍莫尔病”④。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洪小文强调,“去鲍莫尔病”需要加速推进数字技术在各个行业的推进,但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对非熟练工人和常规工作岗位产生替代效应,从而抑制经济的可持续与包容性增长。因此,需要推动技术全民化,将数字思维和数字技能的教育普及化⑤。这也就是说,释放数字时代的生产动能需要促进个体、各个行业的协调发展与贡献,填平数字鸿沟兼具效率和公平的双重推动作用,也是包容性增长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