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卖小吃夜摊一年能赚多少钱?迷茫的你应该看一下了
分享一个卖油条做到年入百万的真实案例,很值得学习!
说的是一位80后宝妈,初中就辍学,跟她老公卖了7年油饼,3年油条,现在生意好时年利润达到120W,日入6000+。
但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达到这样的收入。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也和普通卖早餐的人一样,起早贪黑,但每个月的流水只有2000左右。
那是什么让他们做到现在这个庞大生意规模呢?
这离不开他们的勤奋,也离不开他们的头脑和人性营销。
其实她的整个油条早餐项目,归纳起来就是三点:
一是流量,二是产品,三是卖早餐的策略。
也就是找精准流量,做好产品,通过营销套路卖给他们。
光说理论没用,我们还是来看看她的赚钱过程,从过程中悟出的【道】才是真正属于你的。
也希望大家带着学习和思考的态度去看她的故事。
一、试错
起初她跟老公在她们老家县城卖油饼(手抓饼),因为每天的人流并不多,每个月在2000左右的利润。
没有多少收入,生活完完全全是僵而不死的状态。
前两年她和她老公来到大城市发展,在靠近学校和写字楼的步行街包下了一处餐位,大概两平方米的位置。
为什么看中这个餐位呢?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这个摊位具备两个要点:1、上午有小学跟上班族的人流,可以卖酱香饼、油饼早餐。2、下午4点开始,开始有步行街的夜市人流,也可以卖酱香饼、油饼之类。
但经营半年下来,前后一算账,扣除租金、成本后大概每个月4500左右的利润。
而他们附近的买早餐油条的餐点,租金大约是他们的一半,每天至少成交额是我们的两倍。
后来他们总结了主要原因:1、人流少:摊位周边虽然写字楼和学校,但却忽略了他们是否必经的问题,人不经过,也没有用。2、早餐类型受众少:非刚需,而且饼类早餐受众人比较少。3、利润小:同样卖出1块钱,饼的成本在3毛,而油条不到2毛。4、出力大:擀饼比做油条出力更多,所以为了赶活,其他口感方面就下降了很多。
所以面对这样的困局,他们只能在犹豫几个月后选择关闭门店,重新复盘了一下卖早餐的整个项目。
二、找精准人流,继续再干
经过第一次的失败后,他们开始意识到流量精准的重要性。
当时他们手头大概有25w左右的存款,如果弄砸了,他们可能就再也起不来。
所以那位宝妈再次选点的时候,对于人流要求是下限保底(必须挨着车站+学校),上限越高越好。
那段时间他们每天都去58同城、赶集上找门头房出租信息,汇总了市内三十多家出租的门头。
剔除没有学校+车站的门头,最后剩下大约七八家门头。
然后去实地统计人流,用最简单方法的数据驱动。
1、统计人流
她和她老公对比较满意的门店会选择去蹲点。
在非节假日统计各个时间段(主要是上下班时间)的人流数量、人员类型构成,差不多类似于下面的表格。
2、对比门头优势
把各个门头从人流、人群类型、位置、租金价格等方面做了简单的评分。单日人流:合理的租金下,人流当然越多越好。人群类型:人群通常分为工人、学生、老人、上班族四类,覆盖的种类越多,说明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里面把油条卖给不同的人,卖的越多。学校车站商超:有学校或者生活设施的地方,意味的人群聚集,客户更多。
最后差不多类似于下面的表格。
根据这些表格,你一眼就能看出哪个门头最具性价比。
所以最终他们果断决定租下最后一条路的门头。
三、做好产品
进过上一次的经验后,他们发现早餐类型同质化非常严重,比如同样卖油条,几乎都是一个样。所以为了形成差异化,他们主打无矾放心油条。
但这个需要人知道才有用,所以他们就在门头上写上大大的【无矾放心油条】。
另外除了油条外他们还有韭菜馅饼、萝卜馅饼、麻球,小米粥、豆腐脑、豆浆、皮蛋瘦肉粥。
就像前文说的,其实早餐食品上大家都是严重同质化的,配料也差不多,所以确保自己的产品独占优势这是核心。比如他们的做的油条通过配方调制,能让油条即使在凉透的情况下也保持酥脆溢香。
这样附近百姓中才有口碑,才会复购。
四、每天的日常工作和销售策略制定
1、凌晨3点半准备 50斤面+500个麻球
她跟她老公大概3点半起床,她的任务是做500麻球,她老公的任务是把50斤面粉揉成做油条的面团,每天都要做2000~3000根左右的油条。
2、5点~7点第一波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
农民工朋友通常点2~3根油条外加一碗豆腐脑或者小米粥,快速就餐,每个人5块钱左右。
因为他们是这里唯一5点就开餐的门头,农民工兄弟没得选,所以价格上不商量无折扣。
当时农民工朋友们非常赶时间,3~5分钟吃完即走,所以他们的重点是服务时间上。这里简单说一下他们的几点策略。(划重点)
油条1元一根,豆腐脑两块,米粥一块,咸菜不免费,5毛一份。
5点之前,那位宝妈会把60个碗套上方便袋,这样下个人来了再套袋不用洗碗了。
他们招了2~3个“长眼勤快”的钟点工,专门负责给农民工配餐。
只要农民工有站着的,钟点工必须马上送马扎,领到餐桌上,并询问需要几根油条,要豆腐脑还是米粥。
只要农民工一坐下,尽量1分钟内就把油条米粥准备好。
农民工这波他们是拿的最稳的,因为其他店没有受得了这个苦的。
3、7点~8点第二波学生
农民工这波过去后,开始迎接学生这波。
学生这波人平常在200多人,通常点2根油条或者麻球或者饼子,1杯塑料杯豆浆,每人3块钱左右。
学生这波的特点是:一是非常快,集中在15分钟的时间内,平均5秒左右一单,如果等的人多了就去隔壁家了;二是学生非常腼腆甚至有的学生都不好意思开口说话问价格。
所以他们的重点是提前打包拼速度,明码标价自助找零:
准备个零钱盒子,学生自助找零。
把油条+豆浆或者麻球+豆浆,按照大小份量,各准备50份左右,分成2元、3元、4元三个档次。
每份都用两个塑料袋 放到一块,学生即买即走。
偶尔他们会做些芝麻花生糖,免费送给常来的学生(下图是芝麻花生糖)
学生这波,尤其是在做了芝麻花生糖之后,他们家成交量可以占到同街道一大半左右。
4、7点50~8点30 第三波上班族
上班族其实跟学生是非常相似的,都是赶时间,但是为了留住人,所以他们也做了一个非常贴心的策略:准备了50个打包的咸菜,免费拿。如果没有打包好的咸菜了,会主动提醒客户说是自己家乡的咸菜特产,可以免费自己去盛。
5、8点半~10点第四波本地居民
上面三波差不多占了一半以上的收入,然后他们开始迎接最难伺候的一波了。
本地大妈大爷其实不缺钱,但是这一辈人都是省吃简用过来了,有砍价的,有要赠麻球的,甚至还有舀了半斤咸菜带回家的。
另外就是各种墨迹,所以他们尽量引导这些人不影响学生、上班族的生意,另外尽量满足大妈大爷的各种要求。
后来经过几周的磨合,他们又摸索出如下策略:零钱盒子收起来,手动找零。加量不加价:油条稍微做大一些,但还是1元一根。特殊对待:个别的大妈大爷,遵循他的个人意愿按斤称(其实按根买油条更便宜,但是没办法)。推出8点半特价粥:8点半限量特价供应皮蛋瘦肉粥(带大肉粒),跟米粥一样钱一块一碗,卖的很快来晚了就没了。随着他们制定的特价粥引导策略,铁粉老客户基本在9点左右来,而不会早于8点半,这样就跟学生上班族错开了。(这是重点)另外价格公道,酥脆溢香,很多别的小区的老大爷也专程过来吃个早餐,所以他们的早餐对于周边楼盘算是起到了垄1断的作用。
6、其他工作
10点~16点 收摊,做午饭吃午饭,午休补觉,购置一些明天的材料。
16点~20点,卖早上剩下的麻球、油条等,接娃回家,做晚饭。
20点~23点,打烊收摊,准备明天的豆腐脑、麻球、部分菜馅、豆腐脑、小米粥、皮蛋粥,哄娃睡觉,一般11点后睡觉。
四、收入
经过这两年的努力以及营销策略的不断完善,他们的档口高峰时候有时会超过2000个人买单,日收入在6000元以上。
最终一年算下来除去房租、钟点工、材料费用,年利润120W左右。
五、项目总结
其实整个项目,看起来都很普通,为什么他们就能赚到百万呢?
其实主要是他们善于观察、做的细致、也敢于付出。
比如他们懂得找到流量池,并把人群做层次细分,针对不同的人群,做好不同的用户黏性策略,激励复购策略。
剩下就是日日夜夜连轴滚了。
而这些工作普通人都能做得来,只不过大多数人懒而已,懒的动脑、懒的用心、懒的去吃苦。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做同样的事情,有些人只会喷、只会杠,说不可能,你都没去做怎么知道不可能?
世间有一个词,叫做【公平】,如果随随便便、简简单单就能让你做到日入上千、月入几万,那对于其他努力付出、熬夜掉发的人还有什么公平可言?
你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这就是等价,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