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黄昏恋能否满足老年人真实需求、真实生活场景
笑过之后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龄人口相比于上次普查增加5.44%,60岁以上达到人口2.64亿人,老年化进一步加深,老年人如何更好地参与到并且更加享受社会生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再具体一点,中老年相亲、老人大学、社区开展各种老年人活动中心,都会是未来社会发展会聚焦到的一条主线,对老年人真实需求、真实生活场景的线上移植是一门必须要高分完成的功课。
而且不能简单地将老年人理解为“年龄大的用户”。
根据TBI腾讯浏览指数,中老年人浏览主题排名靠前的是和慰藉心灵、调节情绪有关的内容,分别有76.51%和72.02%的中老年用户选择浏览;还有以养生保健为主要内容的健康主题和以情感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感情主题,分别有66.85%和60.7%的中老年用户选择,中老年人作为用户群体其实并不缺乏活跃度。
但公开表达自己的需求,中老年群体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
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劳拉·卡斯滕森(Laura Carstensen)提出的社会情感选择理论来看,因为老年人高度重视情绪和情感的满足,所以他们经常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有奖赏价值的、熟悉的社交伙伴相处。
就像恋爱、社交这件事,相亲上节目交新朋友仅仅是符合社交网络时代的传播规律,一定不符合中老年人的解决情感需求的第一原则,一定有“沉默的大多数”在以其他形式缓缓展开,并足够为一些新行业、新职业的形成提供稳定的市场基础。
比如线下相亲的一些自媒体发展正在焕发蓬勃生机。这类自媒体的运营不需要太多的成本,相比于有浓厚包装色彩的电视节目看起来更加真实,基本模式是主播通过选品的形式精准匹配相亲对象,当面锣对面鼓,文案上很有早期报纸中缝、杂志页眉风格。
我在快手上就搜到过一位红娘徐姐,坐拥将近四十万粉丝,专门负责在网上为中老年人牵线搭桥,每天早上和晚上都会直播,徐姐声称自己也是通过直播找到的对象,自然就成了直播间最好的活招牌。
粉丝会私信徐姐,给到自己的照片和个人基本情况,徐姐后续会做视频,将照片p到一张背景画面里,再在底下配上相应文字,网络版的相亲资料就做好了。徐姐还会在直播间连线,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在网络上寻找跟自己离得近的人。
数据方面,视频内容点赞都在几百以内,但是评论还是个位数,是中老年人不太喜欢评论还是不太会使用评论的功能,答案好像不是很明显。
这种模式的另一面是时间和精力成本的高消耗,评论区里有网友替徐姐解释过原因,认为跟年轻人的网恋和异地恋不一样,中老年相亲是需要更加快速与具体,如何精确定位、如何快速配对,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些条件放到信息渠道更广的网络上反而变得复杂起来。
但也有一定的灰色地带。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过半中老年日均上网时长超4小时,越来越多“银发族”沉迷“刷手机”,作为个人开展的相亲业务,在没有相应机构的背书和支撑下,个人运营是否合理合法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最常见的如是否涉及到信息泄露等都是需要相关部门监管的。
而中老年人作为互联网的“年轻人”,网龄较短,缺乏筛选和辨识有效信息的能力,极易陷入虚假信息所构建的网络信息场,相亲的过程中更是常会出现骗婚骗钱的案例出现,为中老年人提供健康安全的相亲平台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既然如此,那么有没有不需要借助其他平台就可以让中老年人自由交友相亲的平台呢,根据搜索信息来看,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一款垂直于老年社交的APP出现,而知名度较大的几款交友APP,如SOUL、探探、陌陌等,其页面功能设置都是以“年轻人(甚至是Z世代)”为基准,同龄交友点进去也是以70后为截止。
当然情况或许会有变化。今年十月份,中国电信研究院发布《手机终端适老化指引白皮书》,指出为落实终端适老化标准要求,加快终端产业适老化进程,牵引产业链加快推进终端适老化升级,引导手机厂商丰富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手机供应。
很显然白皮书认为,对中老年人线上需求的重视,不能仅仅依靠UP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