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自己可以搭建的避难所(写作还有什么用处)
写作是自己可以搭建的避难所
我为什么要写作呢?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敏感,比较细腻的人,初中时,坐在教室里,望着窗外的雨,即使没有什么故事发生,我的思绪也会飘到很远的地方,脑海中会浮现很多情节,于是我喜欢动笔把它们记录下来,虽然长大后,再翻过去的文字,难免有些单纯,也有些好笑,但想输出的欲望一直没有停止过。
直到现在,我依旧是一个感性多于理性的人,对于身边发生的事和自己的情绪,感受得都更加强烈,情感也更加丰富,有时候,在情感”爆发“的那一瞬间,我习惯用简短的微博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因为灵感转瞬即逝,文字到了输出的时候,突然不知道要怎么表达,也因为现在生活的节奏太快,自己很难沉下心来,没办法好好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之前有段时间,想给自己找一个副业,于是翻看了一些投稿攻略,找了一些入门级的公众号,投了几篇稿子,中稿率还可以,但每次输出也都是强迫自己,经常是写一写就半途而废,而且写得内容也比较粗浅,没有办法投稿到更好的平台,现在正在运营的这个头条号,也是发了几篇稿子,就搁置了。
如果说为什么要写作呢?我想我并没有很多宏伟的目标,也没有远大的抱负,我并没有想写成一本书,也没有想打造一个有流量的公众号,我只是想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输出自己的情绪,毛姆有一本书叫做《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我想说,写作是自己可以搭建的避难所,通过写作,一个人可以安静下来,可以集中注意力思考,可以把表达任何情绪,可以和自己对话,不管开心抑或不开心,只要动笔开始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搭建一个避难所,在文字中遨游,在输出中找到自我。
前几天早上,起床后,还迷迷糊糊,随手习惯性地打开微博,看到了伊利牛奶赞助冬奥会的倒计时100天视频广告,“flag会倒,可能缺点奥运会精神”,是呀,我们都曾频频立下flag,但能坚持到最后的寥寥无几,广告中,每一个人都与奥运精神连接着,他们是奥运精神的具体化,他们在为自己的flag努力着,不得不说那一刻,奥运的热情、生活的希望、积极地状态一下子点燃了我,未来的100天,我能完成什么样的目标呢?为何不现在就立一个flag呢?于是想到了搁置了许久的写作,想到了说了好久的减肥计划,为什么不趁着这次的热血,再尝试一次呢?所以,写作是为了“避难”,和潇姐写作100天,是为了完成自己的flag!
希望100天后,我能真正实现自由地输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