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称王,员工如何封侯?从默默无闻到寡头裂变,卓越的企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无数风风雨雨,能在环境好的时候趁势而上,也能在逆境中做好准备,等待一飞冲天。所以,当那些拥有强大梦想的企业,最好一开始就朝寡头方向去走,你有个天大的梦想,但你的“局”做得太小,就意味着你的“势能”不可能太大。而要做局和做势,老板的眼光或者说操盘手,我们讲“运营总”的格局会非常重要。

你要不努力,就只能被人看不起,看得起是需要实力的,有实力就要努力。但努力需要两个前提:方向要对,方法要接地气。很多人很多公司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因为前提出了问题。

运营部门应该是提供智力支持的部门而不是苦力。运营如果做了苦力的事,运营就变得毫无意义。运营是一个不断总结的过程,是经验的总结,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支持实践。

用户如果只是用户,他只在使用你的服务,这还远远不够。作为运营要思考的是,第一,用户的来源渠道,第二,用户或者流量如何进行裂变,流量不裂变,用户不裂变,意味着你根本做不大。

加微信这件事,也是一次营销,你本来想营销别人,搞不好你就被别人营销了。当然,从展示场景来看,彼此又是对等的,毕竟你们都是一个广告受众。

一个运营人员肯定是一个好的营销人员,你连自己都推销不出去,就不可能做好运营。运营营销讲信任,信任需要呈现你真实的一面,靠着时间沉淀,让你日益丰满,也更容易取得信任,取得信任意味着取得成功。

运营培训,应该是在实战中培训。前提是,先得掌握基本运营规律,基础扎实。而运营实战培训,接近于战术指导。对一线部队而言,战术重于战略,毕竟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将军,但对运营的基本概念一定要有,这种概念有3:

其一:运营本身是个动态,虽然有套路有规律,但也是在遵循规律和套路的前提下,根据数据变化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你不要期望它会有普遍适用性,更不会跟传统超市开店一样,一样的路数。

正如很多年前我在《互联网笔记》中说:运营就如打牌,牌就是52张,抓起的每一副牌都不一样,如何出牌,出什么牌就成了关键;

其二:你所看到的经验也好经典也罢,本身不能复制只能借鉴,要根据行业阶段随时调整;

其三:运营中的一些玩法和方式都是在特定情况下只流行一段时间,时机错过了,玩法就不灵了。虽然套路是一样的,但时机很重要,这就要求运营者本人的直觉和从业经验去感知去思考并针对消费者和趋势,尽快制定新的策略。

那么今天,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运营?个人感觉,我们今天需要的运营有过系统性的运营知识体系的学习。市面上做过淘宝,京东,阿里的称为运营,做过独立平台的称为运营,做过新媒体的也可以称为运营,总之,市面上的运营五花八门。

那么,什么才是有过系统训练的运营,个人总结:

一,对消费者了解,能快速理解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二,从运营角度能对行业有感知,能准确快速地对项目进行判断,靠不靠谱,目标人群是谁,在哪里?

三,拆解运营中的各种需求,并用最快的速度化解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抓大放小,知道运营的局如何设,也知道如何拆解这个局,运营如下棋,走一步看三步,没眼光没格局,只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永远在疲于奔命。高级运营,一开始看似慢,实际是为快做准备。

四,高手运营,目标感和方向感会非常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更知道阶段性工作,最终达成总体目标。

五,最好做过编辑,产品,推广,运营,也就是从底层做起,而且在这些方面都有自己的见解,做一行爱一行,能成专家最好,换言之,你所能想到的运营,应该是在一线长期工作,既有实践又有理论,还能单独独斗还能训练团队的人,这种运营没有十年八年是练不出来的。

总会而言,我们今天需要的是:一个有格局有眼光,懂客户,懂渠道,能抓大放小,目标明确,在各个环境里练过,玩过独立平台,也玩过第三方平台,对各种套路有总结有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运营工作的本质,它是一个“调度”性工作,根据发展阶段状态,调集适合的资源用以匹配当前的状况,为目标服务最终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