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和写作的缘分,不得不追溯到一个难忘的晚上。

1、外驱力

幼儿园的时候,每天从幼儿园回来,我就会摆一排娃娃给它们讲课:“看着上面!”

当时幼儿园的园长对我爸妈说:“这孩子以后在文学上一定会有所造诣”。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我读小学的时候,作文写得一塌糊涂,全是流水账。我爸大约为此不知道唉声叹气了多少次吧,终于觉得还是要改变了。

于是那一天晚上的作业,写了撕,撕了写,一边写一边哭,到最后爸爸写一遍,我再誊写,时间已经到了凌晨,只剩下夏日夜晚的蛐蛐在陪伴着我们……

不知道从什么开始,写作突然好像开窍了。

到了初一,遇到了我的贵人——王青老师。看,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她的名字。

个子不高的王老师,讲课风格非常亲切,由于我的写作水平还不错,她大约是想要培优吧,到了晚上还把我和另外几个同学一起留下来,给我们辅导作文,只收影印资料的费用,完全免费地为我们培训。

这大概是我遇到的最无私的一位老师了。

2、内驱力

从这时候起,我已经完成了从外驱力到内驱力的转变,我开始真正地爱上了语文。

讲一个例子,很多人都说学习和老师有关,喜欢的老师成绩就会很好,不喜欢的老师成绩就会不好。但在我这里,并不完全成立。我喜欢语文,所以哪怕后面遇到了水平非常差劲的老师,然而我仍然能保持语文成绩的优秀。

初中阶段,我最喜欢的事情是交笔友,甚至在类似《男生女生》这样的杂志上刊登过交友宣言,来自天南海北的笔友的信,像雪花一样飞来,后来它们都被我的班主任老师偷偷收起来,还给了我母亲,这一切神不知鬼不觉,我到后来和妈妈聊起往事,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一段。

到了高中,我更是对文学有了发自内心的热爱。我成了文学社的一员,到了图书馆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仍然有和笔友写信,也在这个阶段看了很多名著,比如《呼啸山庄》、《飘》、《傲慢与偏见》、《海底两万里》、《巴黎圣母院》……

3、写作之始

到了大学,真正开始接触网络,开始尝试在网络上写作。

一开始是在QQ空间,写一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字,后来转移到博客。我所有的心事,都寄托在了文字上。为友情所困、为爱情所悲、为亲情所惑……都在文字上得到了宣泄。

写了很多现代诗,还写了音乐剧剧本,在当时的音乐剧组担任歌词组组长,结束时,把我们的作品集成了册子。

当时,还有一位大学同学对我说:大约所有的文人都是要这么伤感的吧,他们撕碎了自己,才有了美丽动人的文字。

后来,遇到了爱情。写过关于爱的短诗。再后来,被爱情迷惑着,暂时放下了笔头,再也没有了那些可笑的无病呻吟。

4、坚持写作

588天前,我遇到了007不写就出局。2152天前,我在一个平台的助力下组建了读书会。

007是一个倡导写作的平台,每周要交一篇文章,并点评班级上下楼的战友。它的宣言是:“每周一篇写七年,写满七年去南极”。

然后,从007开始,我遇到了六分之一共创社群,这是依托“六顶思考帽”原型,每周分不同帽(角度)来共创一篇高质量文章的社群。

于是在这里,我开始了长期写作之路。588天,输出10W+字。

用输出倒逼输入,于是我的阅读也更加规律了,2152天,不记得看了多少本书。

总之,日拱一卒,笔耕不辍。

希望我能一直写下去,希望以后我的孩子也能陪着我,一起写下去。

会写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4个步骤告诉你怎样开始写作

毕加索曾说:“行动是一切成功的关键。”

我们如果想做一件事,思虑了很久,越想问题越多,我们就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不再去行动了。

我很喜欢写作,几年前参加过一位培训老师的课,可是我完全听不懂,不知道怎么开始,觉得自己读书少,肚子里没有墨水写不好,所以一直拖延。

后来开了头条号,看了别人的文章,啊,别人都写得这么好,而我只会碎碎念,所以断更了好久。

总想着等一切准备好了再写,是我一直以来的毛病。

写作大咖粥左罗在《学会写作》中,告诉我们为什么写作要立刻开始行动?不要一直拖拖拉拉,否则一辈子写不出来。

1、写作是一个动态过程,我们根本想不清楚

我们总想着把一切弄清楚了再写,事实说我们根本想不清楚,我们不能等着灵感来找我们,只要我们开始写了,灵感才会不断涌现在我们大脑。

如果什么事都要想清楚了再行动,我们最后可能什么都做不了。

写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只能写了才能慢慢想清楚,写了才知道我们有什么问题,会遇到什么困难。

我跟读书营以来,读书笔记一直写不好,每天去看优秀同学的笔记,才发现别人的读书笔记生动有趣,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故事也很精彩。

再看我自己的,有的时候不会写,我只是把书中有触动的地方用自己的话重述出来,根本找不到案例论证。

所以,写作真的要立刻开始,不要等,只有我们开始了才知道问题所在,才会在以后的路上修正自己。

2、写作者都有拖延症,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写

我们之所以拖延是因为很不想写,如果有一个编辑在催稿,告诉你再不写你以后都不用供稿了,你立马就会坐在桌子前,人模人样的写起来。

治疗拖延症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写,写下一句再写一段,哗哗哗一篇文章就出来了。

高效写作中最重要的是“推进思维”,我们在写稿的时候,确定主题后列提纲,我们可以看看哪部分最容易写,就从哪部分开始写,不一定要从第一句写到最后一句,我们可以从易到难,一步步推进,但不能站在原地,只要一直往前推进,就能提高我们写作的效率。

认识的一位书友每次码字前都会磨蹭半天,有一次有三篇文章要交稿,眼看还有两天时间了,她跟我说,哎,不能跟你说了,我要趁着娃睡觉去写稿子了,再拖拉,编辑大大要从电线里爬过来揍我了。

《墨镜》编剧查理·布洛克说过:“不要谈什么天分、运气,你需要的是一个截稿日,以及一个不交稿就能打爆你狗头的人,然后你就会被自己的才华吓到”。

所以,写作者的拖延症只要开始写就可以克服了。

3、只有开始写,才能摆脱写作恐惧

我们总是担心自己写不好,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迟迟不敢写,耶鲁世界学人的写作培训课给我们克服恐惧的秘诀是:“告诉自己,坐下来,只写5分钟就好。”

与其胡思乱想害怕写不好,不如坐下来写5分钟试试,很多作家都是从写不好到写好的,我们不如坐下来把文字写下来,看看哪一句写不好,哪个案例论证得不好,当我们处理这些事时,我们就会忘记恐惧。

每次读书,我交了一两篇读书笔记就觉得特别难了,脑袋空空,害怕去写,昨天助教老师发来优秀笔记来群里,我又去学习了一遍,写同样的内容,别人是怎样写好的,既做到干货满满,又做到娓娓道来。

看完他们的又来看自己的,努力纠正,所以不要害怕写不好,干就完了,想那么多做甚!

4、写成稿再修改,不要追求完美

人人都追求完美,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缺陷。我们要学会把文章完成了再一步步修改成好文章。

海明威说:“任何一篇初稿都是臭狗屎。”

鲁迅先生也说过:“写完后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海明威写《老人与海》,改了200遍。鲁迅先生写《藤野先生》,修改了160多处,写《坟》的题记全文只有1000多字,他也改动了100多次,所以名家尚且如此,何况我等初学者。

大胆的写,然后努力修改,这样才会出好文章。

如果你还在想把写作考虑清楚了再动笔,那就别想了,立刻行动就对了,我们只能行动了才能知道问题所在,才能在推进中提高写作效率。

也别害怕自己写不好,名人作家也是从素人走出来的,我们先把文章写出来,再修改,先完成再完美,事件一件件来,把心态端正好了,文章也会越写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