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如何搞文学创作(文学创作需要注意什么)

喜欢写作的,可以参加一下各种小说大赛验证一下自己的水平。通过自由投稿想发表,或许有这个可能,但是难度相当大(你是学生的话,有时间试)。并且当红青年作家有些也是靠小说大赛出头的。靠自由投稿行不行呢,你看看我说的网红作家也能对文坛了解个大概啊。

网红作家写出“他的名牌T恤比我的廉价足球鞋贵多了”,我指出他的错误。有网友说,万一名牌T恤和廉价足球鞋一样的价格呢?——说实话,这句话我思量了好久才说的,因为人家是知名杂志社的人,平时都是给新人投稿把关。我指出这种错误后,看不到(至少目前还没有)别人指出我的错误来。有人说你不懂文学,但是他又不肯说我指出的错误,错在什么地方了。

网友想出来的“万一”,我都想过。但是我知道,一句话不能产生歧义,产生歧义后你再各种牵强附会地解释,更是错上加错。网文界的人更别提了,他们喜欢黑别人,但是指出来的错误,都是牵强的。知名文学杂志社编辑,像这个网红作家的会有多少呢?只要有那么三四个,就够你倒霉的。

喜欢写作的人,尤其是写了有两三年,或者三五年的人,看了很多文学理论,写起小说来,喜欢往“文学流派”上靠。你要说写小说,一定要写故事,他们很不屑,觉得写故事太LOW,“我”写的是文学,不是故事,所以不要教我写故事。于是把小说写得不伦不类的。很多人喜欢尤其喜欢模仿博尔赫斯,谁写得越是晦涩,他越喜欢模仿谁。像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相对来说比较通俗的小说,他不屑于模仿。

文学流派本来就是文学理论创造的概念,你拿概念往故事上套肯定不行。其实谁年轻的时候都喜欢写一堆“文学流派”类的作品,把故事写得扑朔迷离的,故事没有主线,没有情节,人物也不知道是谁是谁,然后自己觉得自己是在创新,是在引起中国文坛。

新闻里也常说“守正出奇”,你不能光知道“出奇”,更多地是要守正。守正的基础上出奇。书法还需要规矩呢,写作怎么就不需要规矩?别看王小波啊,卡尔维诺等人写的小说,都特别奇怪,但是他们的作品也没有脱离故事啊。

文学理论好的人,写作能力是不是好?这个我不是很清楚。不过《赘婿》的作者愤怒的香蕉,他写的文学理论性的东西,我不知道是否具有专业水平,但至少是有一些干货的,不像我写什么都是杂乱无章,更重要的是我没有干货。

我看愤怒的香蕉写的评论文学类的作品,还有一种强烈的受益匪浅的感觉。但是他写《赘婿》的时候,语言水平如何,我没注意,但是开头很多地方写得都很LOW。他的文学理论水平体现在他的写作上,能体现出多少来呢?

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赘婿》写宁毅杀了几个梁山好汉的事情。他说“宁毅杀梁山好汉”是为了批判“梁山好汉挥刀砍向更弱者”这样不好的思想。宁毅杀梁山好汉的起因是(网上的说法,我没看过),梁山好汉杀了宁毅的家人,所以宁毅要杀好汉。

有人说作者没有所谓“批判挥刀砍向更弱者”的思想,是作者为了拔高自己的作品提出来这么一种思想。不管如何吧,可见作者属于那种“看见了不好的现象就要批判,看见对的就要赞扬”之类,丝毫不问其中缘由,并不结合历史背景去分析问题。

不过即便如此,作者也知道小说怎么写,而不会像很多爱好写作的人一样,总喜欢谈什么“意识流”“魔幻现实”,写出来的作品只能模仿外形。

不过年轻的时候,大家都这样,即便别人劝也很难劝过来。人有时候是必须要走些弯路的。

一个作家,只有创作到了一定水平,才有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但是也不是说非要绞尽脑汁去想自己的作品,属于什么文学流派。

其实像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这类小说,不能说绝对适合写手模仿。但是如果说要模仿文学大牛们的作品,谁的作品适合模仿,至少余华是其中之一。当然水平一般的作家,比较适合新人模仿——比余华更合适。

因为《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这类作品,较少描写人物的穿着,也较少比喻,所以你模仿的时候,很难出错。新手一般犯错误,都是犯在比喻和穿着上了。描写一个人的穿着不太好写,写得一般很容易,写得出色很难,一般都是描写一个人穿了件什么衣服,衣服是什么料子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