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比较感人的文章怎么写?如何写感人的文案
写出比较感人的文章怎么写?如何写感人的文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要赚钱,要买房,要拼命工作,要维系社会关系,要照顾父母,要顾忌身份面子,要遵循社会标准,要顾忌世人看法……
处处都是限制和阻碍,这让我们有太多想做但没做的事,有太多想说但没说出来的话。这些一直藏在我们内心深处,有遗憾,有无奈,也有向往。
而如果某个人或某条文案内容,打破了种种限制,做了我们想做但没做的事,说出了我们想说但没说出的话,这会让人高度认同与共鸣,内心深处都被打动。
那这就是文案的突破口。
1.打破身份规范
每一个人总会有想做的某件事或说某些话,迫于某个身份规范,最终没有去做。如果有谁能打破这个身份规范,勇敢的去了做了这件对的事,我们就会产生共鸣。
比如作为学生,总是被要求一切都听老师的。迫于这个群体规范,就算老师讲错了,也很少人会去挑战老师的权威。而如果有人敢于这么做,打破这个群里规范限制,就容易得到其他人的支持。
再比如,钉钉之前正是基于这种痛点,在上海地铁打造了一辆“新工作方式”专列,用近百张“车票”文案diss职场规则:
揭露职场的不平等现象,为那些默默付出却默默无闻的职场人站台,喊出了大家想说但不敢说出口的话,从心里上唤起了受众的共鸣。
所以,你需要知道目标人群处在哪些群体,有什么身份标签。他们想做什么或者说什么,但因为这些身份规范而无法随心所欲去做。如果你的文案能打破这种限制,帮助他们完成这个事情或说出了心里话,自然更容易打动他们。
2.打破行动成本限制
我们也会迫于行动成本太高,最终遗憾没有去做某些事。如果有谁能够不顾巨大成本去完成这件事。我们会感动,会敬畏,会去转发支持。
比如每个人都幻想不工作去环游世界,但因为工作,因为生活,因为家庭,实际上很少人会愿意放弃一切去做这件事。而一旦有人放弃一切,不惧风险的带着家人去世界各地旅行的时候,这本身就是感动。
再比如Timberland的品牌理念一直强调:每一双Timberland都记载着拥有者的性格,你长什么样,你的踢不烂就长什么样。每一双踢不烂都是未完成,它需要你自己走到路上去完成,走的时候叫timberland,回来时才叫踢不烂。只要你还在往前走。踢不烂的精神就还远远未完成。反正当时我是被打动的,买鞋的冲动。
因为勇敢,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踢不烂才有故事。不要因为害怕就放弃,那条难走的路,踢不烂才有故事。
所以你需要知道目标人群一直想要做什么或说什么,但因为这个事行动成本太高,而遗憾没有去做。然后你的文案去打破这种限制,获得共鸣。
3.打破自我设限
这个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我们总是喜欢自我设限,认为自己肯定干不成:“我是女生”,“我年纪大了”,“我没有背景”,“我没精力”,“我能力不够”等。而如果有谁能打破这种设限,突破自我,大家会纷纷奉为偶像。
如果你的文案能让他看到,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打破限制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这种精神同样打动人心。
此前就有一部来自台湾大众银行的经典广告,凭借真是热血的故事打动人心,致敬每一位不平凡的平凡大众:
5位年过80的老人,相聚在昔日好友的追悼会上。大家年轻时在海边照片里的7个人,有两个已经离开了人世。剩下的一个重听,一个患有癌症,三个有心脏病……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决定骑摩托车进行环岛旅行。6个月的准备里,他们拔掉吊针。丢掉拐杖,扔掉药丸,积极锻炼身体,考取摩托车驾驶证, 最终穿上帅气的机车装,带上两位故友的照片,毅然夸上摩托车。踏上了环岛的路程……
最后他们来到年轻时合影的海边,年龄疾病,伤病都要让步。人可以老,梦想不可以。只要还有一口气,也要做一个梦骑士。
4.打破墨守成规
也有一种情况,我们想做某件事或者说某些话,但常常被迫于墨守成规的生活没有去做。
很多人很想去挑战自我。想尽全力去拼一拼,但又不愿意离开固有的舒适生活,不肯跳出原有的日子。如果有人打破,敢于跳出舒适的生活去做这件事,比如“放弃百万年薪,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事”,那同样能让其他人产生共鸣,甚至激起斗志。
比如2023年keep的全新广告《怕就对了》,没有用那句“自律给我自由”,那而是从1.8亿keepers里,选定出瑜伽胖仙女,盲人跑者,老年泳者,冠军骑手,跳水女孩。
从真实故事出发,找出人们心中所怕,打破它,产生共情力。通过“我怕……发我更怕”的文案句式来鼓励所有人来战胜害怕,逃离舒适区。
我怕丢掉安全感,但我更怕再也跑不出安全区。我怕总会被人盯着看,我更怕永远是个小透明。我怕做没把握的事,我更怕这就到头了。
5.打破刻板偏见
在社会中,总有一些大众的习以为常的固有认知标准和标签,刻板且偏见。
比如女人结婚后被要求三从四德,比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比如“不会质疑公司的员工才是好员工”等等。这些社会固化的偏见让很多人放弃了去做长期想做的事。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站出来打破这些偏见,坚持做自己想做的。那再你看到时,其实和自己实际上鼓起勇气去做这件事,获得的情绪是类似的。
所以你需要有哪些固化的社会刻板偏见,对于你的目标人群来说是一种压迫,他们想要做什么却因为这些标准而无法随心所欲去做。然后文案去打破这种限制,替他们发声,打动到他们。
总之,越是求而不得的,越是一般人无法打破的东西。如果有个人打破了,那这就是“偶像”!
不知我说的能否打动你,给个赞!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