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关于描写60年代的文章)

今日下午我在一个游乐场所,看见里面人声嘈杂,热闹非凡。孩子门欢声笑语,有玩滑梯的丶有玩猫咪球的丶有驾驶老虎车的,玩的不亦乐乎。此时此景,不禁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

小时候我家有六口人,父亲丶母亲丶大姐丶大哥丶弟弟和我,大姐十五岁就到南京勤丰烟厂(現在是南京卷烟厂)上班,每月工资十六元,除自留六元生活费外,乘于十元交给我母亲,父亲一人在毛巾厂上班,每月工资24元,母亲由于手上有疾病,不能上班在家里做家庭妇女。四十元工资养活家里五口人,经济上还是比较拮据,尽管各方面开支都比较节省。但是到了月底还是盼望下个月早点发工资。七岁那年,我到学校报名去上学,一学期的学费是三块钱,由于饭都吃不好,哪有钱交学费?当时跟我们班主任商量要求免于交学费,班主任不肯,于是和那个姓陶的班主任大吵了一场。1956年的时代是讲究阶级斗争的时代,由于姓陶的老师是地主出身,而我们家是城市贫民出身,于是就指着他鼻子说,你地主阶级也想压迫我们穷苦老百姓,后来在校长的调解下,允许我们缓交三个月,每月交一块钱。那时候老百姓的生活是比较艰苦的,早上和晚上都吃稀粥加咸菜,中午吃一顿干饭,一星期难得吃一次荤菜,那个时候的米是一角三分二厘一斤,肉是七角八分一斤。记得每次去上学,到了第二节课,肚子就咕咕叫饿得很但是无可奈何,也只得忍受着,巴不得早点放学回家吃午饭。(在我三四岁时隐隐隐隐约约的记得一块烧饼100元,当时用的是前苏联印制的钞票,但是后来很快就没有用了可惜没有留下一张,如果留下来,那多有意义啊!我家隔壁是一家私人油坊生产花生油,由于肚子吃不饱经常到她家吃榨过油的花生饼。1960年到63年的时候,我已经13岁了,遇到了自然灾害那时,人们更没有吃的了,国家每人每月发27斤米和四两油,许多人吃不饱,只能用山芋和胡萝卜以及青菜充饥,许多人得了"青紫"病 ,那时间,国家之所以这么穷,一是国家刚刚解放家底薄,黄金和白银被蒋介石带到了台湾,第二是欠了苏联的外债逼迫我们还钱,第三,遇到了罕见的自然灾害,在这样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感谢党和政府带了老百姓挺了过来,使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的好。

孩子们最盼望的美好时光,是每年的过春节时候,不管怎么说家里面总得弄点菜,孩子们每到吃饭的时候狼吞虎咽,因为平常太缺少油水了。每家每户都准备了一点糕点,千篇一律的模式,就是准备了一个大坛子,坛子里面装了半坛子炒米,然后里面放了一些花生糖和芝麻糖,大人用手把这三样东西拌在一起,孩子们瞒着大人一会儿拿一块,一会儿拿一块,到了年初三,基本上只剩下炒米了,孩子们平常都是穿的旧衣服,到了过年的时期,孩子和大人都会做一件新衣服穿,表示辞旧迎新,迎接新的一年到来。从从初一到初五,每家每户所扫垃圾不准倒出,说是要聚财,只有初五以后才把垃圾倒出去。那时吃的蔬菜从来不打农药,那个时代也没有农药,同现在的蔬菜味道相比天壤之别。孩子们的娱乐生活也很单调。什么踢铁球、掼纸做成的四角丶跳橡皮筋丶滾铁环丶用手在地上拍洋画就这几种。住的是砖木结购房屋,十七八个平方住四个人,中间用芦蓆一隔,前面一半大点铺张床代做伙房,后面一小半睡两人,洗澡一人一面盆水,放在一个大木盆中,然后人坐在木盆中,两只脚伸到盆外,就这么先洗头后洗身体,最后把脚挪到盆里再洗,同现在不能相比那,那也没有办法,当时那个年代就是这么穷,夏天天热的时候,家家户户铺一个木板到街面上乘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睡在大街上,每人手上拿了一把蒲扇,即煽风又驱蚊,大家吹牛闲谈有说有笑,都感觉到很安全,没听说过发现不良的恶性事件。那是人的思想觉悟很单纯,现在回想起来怀念那时的生活。60多年来只有两样东西给我留到了现在,一把铁锅铲子,直到現在还使用着,

和几张钞票,给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