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快手”等小视频的横空出世,让我们这个生活顿时妖娆起来。然而,在捷径心理和利益变现的驱使下,小视频一时间成为许多红男绿女的争奇斗艳之所。在一段段视频的幕的背后,是大大小小的智能手机屏幕和数亿的中国网民面孔,特别是处于价值观还不太成熟的青少年,还有一大批接受新事物强、思想活跃的大学生。

每一种事物的出现都对应着一种社会形态,人们钟情短视频不过是“眼球”效应被推崇的社会形态在人们身上的折射而已。

在人人都可以当博主,不少人挖空心思通过无下限炒作当网红以便取得更多人关注,从而进行利益变现的时候,被网友称为“科学姥姥”的博主——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利用自己多年做科普的知识积累和教学手段,把科普迁移短视频中,并通过“脑洞大开”的道具,妙趣横生的演示,绘声绘色的讲解,让自己越来越火,目前已经圈粉百万,被公众称之为科普短视频中的一股清流。

“科学姥姥”专业搬到短视频平台,不仅是“互联网+”时代的一次尝试,而且因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也让更多的同学受益,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也再次印证了短视频“内容为王”的原则。

“站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但是猪没有长翅膀,风停的时候,掉下来摔死的还是猪。”在网红经济、共享经济的渗透下,短视频也成为互联网经济推崇的“当家花旦”。尽管兴起不过就是三两年,但该行业的竞争也日趋进入“白热化”。为了在寸土寸金的行业竞争中长袖善舞,一些博主为刺激粉丝们对其打赏,做出了许多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甚至违反法律规定的事情,可以说这是资本蛊惑之下的孟浪之举。然而,即便如此卖力也不过是一头长不出翅膀的猪,一旦风停,必将死得难看。

在工具主义盛行的当下,短视频也不过是一个工具、一个平台,只是一种互联网文化业态和互联网经济形态,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揆诸现实,不少公众之所以将一些短视频直播贴上污名化标签,也是对这个业态内鱼龙混杂的不满。

短视频直播是鱼肉和青菜的PK,长远而看,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原则,因为这才是最正确的打开方式。就像“科学姥姥”的短视频,不就是充满了正能量、极富传播价值的网络直播吗?

靠窥私欲和荷尔蒙激活的“网红经济”,终究不是短视频平台的正途。其“海晏河清”、“一路风行”,国家不仅需要用法律之利刃砍断伸向幕后的“黑手”,让鬼魅魑魉不再那么张狂,更需要科研工作者、劳动模范、教师们登上网络直播的舞台,让正能量的事物去占据这个“江山”,而不能舍弃掉网络直播这个重要的载体,将这块阵地拱手相让。

“除杂草的最好方式就是种上花朵”,期待短视频平台上有更多的“科学姥姥清流,因为这才是重塑网络直播行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